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4年·第8期

澎湃新闻:时政类报纸新媒体融合的上海模式【2】

朱春阳   张亮宇

2014年08月25日16:36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创业条件方面,除合适的产品定位外,澎湃在《东方早报》采编团队的基础上还新增80余人,拥有3-4亿元的创业资金,未来项目团队将达到400人左右。作为澎湃新闻资本运作平台的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是由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130万元。在此基础上,东方报业由上海报业集团增资,同时引入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弘毅资本、核心管理团队共同投资;其中,报业增资1亿元,绿地集团增资1亿元,弘毅资本增资2000万元,管理团队增资4000万元,项目总投资量超过2.8亿元。[4]既具备人才、资本等物质要素,也拥有东早团队的理想、激情等人文要素。从当前质量看,内容组织、选题分类、产品设计等都有可取之处。

技术创新方面,澎湃新闻“关于澎湃”的说明中定义为“新闻问答产品”,将重点分辨事件中的真相和谣言,并将核实结果实时更新,优质评论和互动会转化为内容在首页呈现。尽管受限于用户池规模和用户评论的质量,“新闻问答”目前的效果并不理想,但与其他传统媒体不同,其记者编辑对互动有着极大的热情,“我们会去关注那些评论与问答,同时也会积极参与进去,因为我们希望与读者建立互动,一起分享对于新闻的解释,或者进行思想上的讨论”。[5]因而,这一功能至少在用户社交黏性和UGC(用户生产内容)聚合两个方面,为澎湃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想象空间。

澎湃新闻面临的挑战

澎湃新闻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内容生产方式、用户结构、盈利能力3方面。

内容生产方式方面,业界已对澎湃当前“打鸡血”似的内容生产能力提出质疑。目前澎湃共列出48个栏目,仅7月22日一天即发出120多篇稿件。“每个栏目都由一个小组运营,每组的人员也都相对固定,各小组会每天一起开会,商量选题,有时还会对选题协同操作,做成大的专题报道”。[6]尽管体量已经很大,但是在尚未形成UGC(用户生产内容)的情况下,澎湃的内容能力与其他商业网站相比是“手工作业”和“工业生产”的差距——生产成本高昂、内容存量有限。以当前20余万字/天的生产能力来看,澎湃在内容创作、消息供给、稿件水准、质量把控上是否稳定、可持续,都将考验澎湃团队以及上海报业集团的支持能力。

用户结构方面,从社长邱兵的发刊词《我心澎湃如昨》倾诉的情怀看,期望与之共情的应是60、70后,该年龄段人群无疑与当今社会权贵阶层、精英人士、财富人群的年龄结构是重合的,属于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也符合原有印刷版《东方早报》既有“影响力至上”的目标定位。但是根据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0岁以下网民占比达到57.2%、学生占比达到25.5%,这一年龄段用户对时政和社会新闻的需求是增长的,如果澎湃对新闻的态度能够兼容年轻人群并与之共同成长,那么用户结构将成为机遇而非挑战。

盈利能力方面,作为新媒体产品,盈利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但是澎湃的问题在于并没有跳出“优质内容→积累用户→二次贩卖→广告收入”的传统媒体外生收入模式:(1)澎湃主打的是政经新闻和社会新闻,这类新闻的广告吸附效应并不强,且澎湃的新闻类型难以实现广告收入的交叉补贴;(2)澎湃的产品定位和价值追求使其难以像“上海观察”或“界面”那样采取包月或收费模式;(3)澎湃当前的关注和转发主要来自APP等移动端,而广告对于移动端的用户体验影响远超过PC端。难以实现盈利的创新模式是缺乏复制价值的,澎湃的产品定位决定了其需要在长期“烧钱”的情况下逐步摸索,那么寻求多元资本的进入将是当务之急。

澎湃新闻刚刚上线不足一月,实践情况究竟如何?是否能够按照预设的产品设计来实现目标定位?这些问题都还很难给出答案。不过,2014年7月22日这一天却给每个新闻人留下了震撼的记忆印痕:从午夜到凌晨,澎湃新闻都成为微博和微信上刷屏的内容;不到24小时,澎湃新闻苹果手机客户端的下载量已经位居同类第二位,仅次于腾讯新闻客户端;至笔者截稿时间(2014年8月8日),澎湃新闻新浪官方微博已经积累粉丝13967位。传统媒体如何与互联网融合?官方媒体如何打通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作为民间舆论场的核心地带,微博和微信空间对于澎湃新闻的强势关注,表明了民间对这一产品的期待和认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获得如此的关注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了。我们也期待,澎湃新闻不负众望,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

(作者:朱春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亮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本文为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项目“关于上海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及典型案例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新闻传播发展新趋势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詹浩.《澎湃新闻对阵<纽约时报> 重收费还是重用户》. 速途网(http://www.sootoo.com/content/506011.shtml)2014年8月1日.

[2]参见澎湃新闻网站“关于澎湃”.http://www.thepaper.cn/about_paper.jsp .

[3]参见澎湃新闻网站“关于澎湃”.http://www.thepaper.cn/about_paper.jsp .

[4]裘正义.《传媒与资本需要相向而行》.《中国报业》2014年7月(上).

[5]李丹.《亲历澎湃诞生》.“九十九度”微信订阅号,2014年7月24日.

[6]李丹.《亲历澎湃诞生》.“九十九度”微信订阅号,2014年7月24日.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