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雪豹坚强岁月》(又称《新雪豹》)将于明晚收官。从当年引起关注的《雪豹》,到如今的《新雪豹》,这两部作品相隔仅有四年,刷新了国产电视剧的翻拍速度。不仅如此,《新雪豹》与原版电视剧的剧情雷同程度之高,更是让观众吃了一惊。有人打趣说,难道连电视剧也开始流行“啃老”了?
连穿帮镜头都一个样
悲壮的片头曲,“一·二八淞沪抗战拉开序幕”的白色文字划过黑色屏幕,女主角决定亲自赴前线送慰问品,吊儿郎当的男主角登场,继而一路护花陪女主角上战场……《新雪豹》刚播出第一集时,与原版几乎完全雷同的情节、场景和配乐,就引发不少观众吐槽。如今,该剧已接近尾声,对“新作”始终抱着一丝期待的观众还是失望了。
剧中,富家子弟周卫国上学、留学、回国、打鬼子、当土匪、参加八路军的抗战道路,与原版《雪豹》相比没有丝毫偏差,他与几位女主角的感情走向也与原版如出一辙。更让观众无法理解的是,就连原版电视剧中的穿帮镜头,也被《新雪豹》“复制”了下来。“敌我对阵时从不知道什么叫隐蔽,主角站在一群敌人中间玉树临风地扫射,不用瞄准一声枪响一个倒……”观众禁不住吐槽,“这究竟是忠于原作还是主创太懒?”
面对观众的质疑,《新雪豹》导演、编剧张健的解释是:“翻拍非常忠实于原版,不是对其的颠覆,而是延续和补充。”他还特意强调,“我自己就是原版《雪豹》的编剧之一,何必要颠覆自己的作品呢?况且翻拍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原版。”
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业界和观众的认可。“所谓翻拍,就是把他人拍过的作品进行新创作,既然是新创作当然得有所提升和创新,或体现在艺术水准上,或体现在技术方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我只能说这部剧缺乏起码的诚意,完全是市场催生的商品。”
“啃老”速度越来越快
作为一部四年前才亮相的电视剧,原版《雪豹》最近还在一些地方电视台的黄金档重播,有必要这么快就再拍一部高度雷同的《新雪豹》吗?对此,《新雪豹》制片方的回应颇令人不解。他们声称,翻拍的首要原因恰恰是《雪豹》复播率非常高。对此,一位影视策划人直言:“同一个制作公司,同一个编剧,剧本不用再花钱,市场也有了基础,恐怕服装和道具都可以重复利用,挣钱这么轻松,干吗不拍?”
在翻拍这件事情上,《新雪豹》并非个案。近年来,电视剧的“啃老”速度正越来越快:原版《玉观音》2003年首播,8年后新版就重新亮相;2011年播出的《新亮剑》,距离李幼斌版的《亮剑》首播只有6年;今年初播出的《新京华烟云》,与上一版《京华烟云》间隔不到9年;2008年黄晓明版的《鹿鼎记》还在被网友拿来跟陈小春版作比较,韩栋版《鹿鼎记》去年底又杀青了……
“翻拍率越来越高,翻拍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这种情况下,再经典的东西也会被拍烂。”知名编剧汪海林说,翻拍剧从来不缺营销话题,因此目前看来大部分翻拍剧的收视率还可以。但长期这样下去,一旦翻拍成为主流,整个行业肯定会逐步衰竭。
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余飞则感叹,如果翻拍剧有水平的话,间隔多长时间倒不是问题,“但就我近年来看过的国产翻拍剧而言,其制作水准基本都远远比不上原版。一部剧投资动辄几千万元,却没有提升,这不是变相地浪费资金并且压抑行业的原创热情吗?”
新剧本不缺创意缺出口
国产电视剧翻拍速度越来越快,难道电视剧原创剧本就如此匮乏吗?谈起这个问题,编剧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不是行业缺乏原创,而是原创缺乏出口。
知名编剧于峰曾经耗费几年时间,根据山东一支特色抗战队伍的事迹,创作了一部全新的抗战题材剧本。然而,当他信心满满地寻找投资方时,却被告知这样的创新太冒险,“还不如再写一遍铁道游击队”。如今,铁道游击队至少被拍过四个版本,于峰当年的原创剧本还躺在书桌里。他有点儿无奈地说:“我采访过100多个老八路,手里积累的素材和故事足够再创作好几个剧本,但市场对这些所谓的‘原创’不感兴趣。”
而在汪海林看来,好的原创内容无法“输出”到电视剧生产环节,除了投资方规避市场风险的原因外,跟编剧的工作形态以及国内版权保护现状也有关系。他解释说:“专业编剧的创意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集散平台。因为很多编剧80%以上的工作都是‘订单生产’,也就是在投资方的各种限制和要求下进行‘创作’,而编剧自己原创的剧本或者没有机会拿出来,或者担心版权保护不到位,不愿意轻易拿出来。”
对于这个问题,汪海林认为,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完善版权保护等措施鼓励原创,让做原创的制作方和创作人员确实能够挣到钱。他同时呼吁,影视剧投资方应该去冒险尝试一些更有新意的原创题材作品,这样才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