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稻谷堆成山 卖与不卖好着急》系列报道简介
这是一个发生在2013年秋收时节的故事。四川省宜宾兴文县种粮大户卢建文的3000余亩水稻丰收了,但不想,等待着他的却是堆积如山的稻谷要折价出售、以及储存难和烘干难等一系列问题。9月10日,卢建文向《四川日报》打来求助电话;两天后,他所反映的问题在《四川日报》头版头条《丰收稻谷堆成山 卖与不卖好着急》一文中,被详尽呈现。
作为国内粮食生产大省,卢建文的“卖粮难”是否是个案?报道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引发出一场对现行收购制度的持续追问。记者先吃透“上头”——向省粮食局、省农业厅了解全省粮食的市场行情;再摸清“下头”——在全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自选择了几个种粮大户了解情况;继而了解“前头”——10多年来,四川省启动粮食最低保护价的背景和原因;最后了解“后头”——就目前现状而言,下一步最低保护价收购适时启动的可能性有多大。
从最基层到田间地头,到致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以及中储粮总公司,18天的持续追问,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及时行动:在四川,县乡各个部门迅速行动,从解决种粮大户最迫切的问题着手;这组报道还被摆到省政府决策会的会桌上,省领导亲自开会研究解决之道;在北京,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粮食局积极回应,并最终推促当年的中晚籼稻托市收购提前启动。
回顾整组13篇报道报道,体现了如下价值:
报道新闻性强,在第一时间及时反映了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冲突——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逐渐过渡到种粮专业大户,粮食收割的规模与进度都与往夕不可同日而语,而粮食收购部门开仓放款却按部就班,由此形成各方都值得重视的新的“卖粮难”问题。
报道建设性强,以客观报道的方式兼听各方面意见,坚持了舆论监督的平衡报道原则。以化解难题促进发展为根本取向,既直接推动政府部门及时调整收储政策,还促进了政府部门举一反三加快相关行政管理的改进,这对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报道可读性强,记者采访接地气,行文注意用农民的话、讲农民的事、解农民的困。语言真挚朴素,行文流畅自然。篇目层层追问、步步推进,读来引人入胜。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