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奖名单

长江系列

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西藏电视台李森【5】

2014年10月20日08:5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导语】近年来,我区把“三农”工作的中心从增产向增收转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藏鸡、藏猪、艾玛岗土豆等一系列区域性小产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畜产品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牧民的增收。

【记者出镜 李森】:糌粑是藏民族传统的主要食品,长期以来销售方式一直是散装零卖,而现在,在拉萨的一些市场、超市中已经有这样一些包装好了的、品牌化的糌粑和青稞产品。

【正文】从青稞加工成糌粑,需要浸泡、炒制、打磨等几个工序,过去,糌粑的加工只能是小作坊式的独家独户生产,城市中的群众购买糌粑,主要是靠亲戚朋友从乡村中捎带。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一些专门生产销售糌粑和青稞产品的公司相继注册成立,糌粑生产由小作坊像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字幕 自治区商标事务所所长 陈国平

【汉同】糌粑的商标,从2000年古荣糌粑这个第一件上边被注册成立以来,出现了一个比较快的发展趋势,现在已经被核准的有9件,正字啊申请注册的有14件。

【正文】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日喀则地区白朗县等,是西藏历史上比较知名的糌粑产地。为做大做强当地的品牌,这些地方具有经济头脑的人士,通过注册公司,联合当地群众,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扩大在西藏的市场占有率,并开始筹划把糌粑这种绿色食品打入内地市场。

字幕 西藏拉萨对龙古荣巴热糌粑有限公司总经理 巴桑

【汉同】我们这个糌粑公司现在开了刘家分店,今后我们将努力把糌粑这个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相信市场前景会很广阔。

【正文】无论是现在闻名全西藏的糌粑大王罗布丹增、还是古荣的几家糌粑公司,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把扶持这些进行市场开拓的农户,作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

【正文】2000年以来,随着我区实现粮油肉基本自给,自治区及时把“三农”工作的重心从增产向增收转移,提出了对经济结构进行传略性调整。几年来,在全区范围内,增加了优质青稞等高产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加大了优质油菜等经济作物和饲草料作物的种植力度,同时狠抓白绒山羊、牦牛产业开发和猪禽奶牛生产、牲畜短期育肥等工作。通过在一片片农田草地、一壶壶农牧民、一家家企业扎实有效的推广,如今,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上的藏鸡、藏猪、江孜大蒜、艾玛岗土豆、白朗西瓜、岗巴羊等一些列区域性小产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畜品产业,在全国初步形成了以阿里地区日土县、那曲地区尼玛县为中心的白绒山羊经济带、以昌都和那曲地区为主的牦牛产业带、以“一江两河”地区为主的奶牛产业带,以各地城郊为主的猪禽产业带。

【记者出镜 李森】:我区正在进行农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农牧民增收的双赢。

【正文】西藏圣鹿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自治区级农特产业化龙头企业,它在生产告急食用油的过程中,直接与拉萨、山南部分县乡签订合同,由农民种植优质菜籽,公司以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以保障生产原料的供给。

字幕 拉萨市尼木县曲林村村委会副主任 次仁占堆

【藏同】我们曲林村有耕地1690亩,其中种植“藏油五号”油菜的达到了67%,通过种植油菜,高的一年一户家庭可以增收45000元,少的可以增收3000元。

字幕 西藏圣鹿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尼玛次仁

【汉同】通过这种公司的基地加农户这种模式,农民就知道现在市场需求什么,他们应该种什么,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就是采取分析市场需求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公司的原料得到保障,它的利润机制就搞活了,既达到农牧民增收,又实现了企业发展的前景。

【正文】依托企业,推广订单农业,使农牧民得到实惠,据统计,目前仅13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辐射带动了农户2.13万户,建立农作物生产基地28万亩,养殖规模25万头(只),签订粮油等产品订单2万户。

【正文】通过订单农业对生产积极性的调动,在全区,一大批村庄向尼木县曲林村一样,农牧业生产由此迈上了新的台阶。种植业、畜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生活。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