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生活報社社長包臨軒【10】--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2年11月下

微時代記者角色之再審視——

訪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生活報社社長包臨軒【10】

趙智敏

2012年12月06日14:55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新聞生涯之反思

二十二問:作為一位資深的新聞媒體人,您認為今天記者所面臨的工作環境與過去有何不同?在評價記者職業成就的標准上,您認為有哪些主要要素?

答:我認為今天記者面臨的工作環境,嚴格來說是社會環境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非常自然的,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就是環境變得更復雜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媒體面臨著政治、經濟、文化多重的環境,記者是在多重的復雜環境下工作,所以對記者的要求,比如角色要求和素質要求就更高了,你如果沒有准備好的話,可能記者的工作很難適應,所以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備,就是思想的、文化的、知識結構上的准備,這一點我認為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網絡社會和知識社會的到來,記者的“本領恐慌”出現了,那麼一定會有更合格的年輕記者逐漸地進入我們的行業,成為新鮮的血液,這個過程已經開始了,記者知識結構的單一,行為方式的懶惰、慢節奏可能都需要迅速地改變。

記者職業評價的標准我認為就一條,就是你是否寫出了好的報道,是否為社會寫出了有影響力有公信力的優秀的報道,就這一條,沒有別的。現在一個記者寫出一篇好的優秀的報道不太容易,無論是社會環境的復雜還是對他自身的要求都不太容易,如果一個記者能始終堅持在一段時間一直寫出好的報道,那真是一個非常卓越的記者。因為通過稿件就說明了一切,你的才華、你的作風、你的理念、你的工作技巧、你的策略都會通過稿件呈現出來,稿件就是一個綜合評價指標,不需要別的。

二十三問:對目前中國各類新聞獎項的評價標准,您有何看法?如果再設一個認可中國記者職業成就的獎項,您個人覺得應該是什麼?為什麼?

答:我曾經在多年前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新聞獎改革勢在必行》,這篇文章很多業內雜志都轉載了,6000多字,我在那篇文章裡比較系統地談了一些建設性的想法。

二十四問:您在新聞戰線已奉獻了20多年,您認為自己有獨立人格嗎?在中國,是否有這樣的空間讓記者持有獨立人格?有,在哪裡?沒有,為什麼?

答: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記者獨立人格的堅持,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實際上,我認為隻要認認真真地去做新聞報道,認認真真地去採訪去寫稿,認認真真地去編稿,把它發出來,他不就堅持了自己的獨立人格和職業操守了嗎?

獨立人格的堅持在中國可能需要一些智慧,它不是具有戲劇舞台效果的一種堅持,它是在復雜社會環境當中記者內心的一份擔當。也就是說,在記者內心的道德生活當中,在一些是非對錯的問題上,他始終保持自己的見解。即使它並沒有完全體現在自己的新聞當中,但是作為一個人,他還是值得尊重,是應該被尊重的。

我認為新聞職業有一些獨特的優勢,第一,我們永遠面對新奇的東西,永遠面對世界最新奇的那一部分,使生命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這是其他許多行業所不具備的。獲得這種新鮮感的途徑,就是記者這份相對可以自由走動的職業。應該說,與政府部門和企業相比,記者獲得自由度的空間相對來說要好得多。

第二,就是記者的工作方式。由於寫作本身是獨立的,所以它是一種獨立作業性更強的工作模式,自主性非常強,這都有利於你所重視的人格獨立或者人格建設。所以,對新聞記者人格應持積極的評價,有時,與庸常的環境形成反差的過程,就是在展現他的人格力量。當然,新聞界當中,和其他行業一樣,也有它的毛病,比方說時不時發生的有償新聞,我們也正在努力避免這種現象。

在一些情況下,我們的記者和媒體還是承受社會壓力比較大的一個群體,因為有時候它是社會矛盾交會的一個點,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都比較大,所以它承受著更多的壓力。如此,那就是不要過多地指責我們媒體這個行業,我們不能要求記者的人格超越社會歷史階段,歸於徹底理想主義,這個要求不現實。但是社會的要求,的確應該轉化為我們對自身的警醒和自我建設的一種鞭策,這是不能含糊的。

二十五問:在您的新聞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對於今天的年輕記者來說,您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答:我年輕時候和我現在面臨的挑戰有很多的不同,其實也無所謂最大和最小。在今天,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新媒體,即網絡媒體時代到來的時候我們如何完成自己的轉型和升級。我們的職業運作模式和工作流程的轉型,既涉及每一個媒體,也涉及媒體中的每一個編輯記者,這是我們必須作出改變的。我們最大的問題是要在作業模式上作出重大的改變和調整。對即將進來的記者,我要對他們說的是,你既要應對挑戰,同時你又要對某些經典的東西有所堅持。有些原則性的東西不能改變,它應該成為你的一個信念和信仰。

如果你選擇作為一個媒體人,你就承擔了傳播事實、傳播文明的職業責任,你就要永遠心懷對真善美的敬畏和追求,對公平和正義的堅持。否則你是不會有大的成就的,因為你失去了根本的動力源。你要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採訪時要全面深入細致入微。有了這幾個堅持,你就都能做到了,沒這幾個堅持你就做不到。這些都不是古典主義的,這是一些永恆的東西,這是一個基本標准,伴隨著人類的始終,也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所以一定是伴隨著你的職業生涯的。作為一個人,你不干這個行當也要做這樣的堅持,何況你還干這個呢,這是我要對記者說的。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