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6期

新媒體的發展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形式的挑戰【3】

陳益群

2014年06月10日13:4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新聞評論個體表達與客觀公正立場的矛盾

新聞評論歷來被看作媒介的聲音,社論、評論員評論、評論類節目等重型評論文體甚至被稱為媒介的旗幟和靈魂,也是判斷媒體的政治面貌和衡量媒體實力和視野的主要標尺之一,更是媒體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有力武器。《南方日報》就打出了“高度決定影響力”的口號﹔《南方都市報》更是以評論作為自己的新聞拳頭產品,每天推出“社論”和“個論”兩個專版。

20年來,各種媒體在新聞評論方面的大量投入促進了新聞評論的繁榮發展成為我國媒體的一個顯著特點。已形成一個橫跨平面媒體、電子媒體及網絡媒體的意見表達和傳播系統,跨媒體合作和傳播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新聞評論的影響面和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

新聞評論的發展與民主社會的建設具有同步性,現代社會需要各種聲音的爭鳴、辯論,同時也給人們更多話語表達空間。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問題凸現,也需要媒體傳遞更多的意見性信息來解疑、釋惑。伴隨著媒體評論的競爭,有一些媒體依靠優質言論從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配備自己的隊伍和運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評論風格。比如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建立了自己的評論員隊伍,擁有一批名牌評論類節目和欄目。

同時,我們注意到,一些網絡的意見也紛紛被傳統媒體所引用,而傳統媒體的聲音更是網絡傳播的重要依托,這種相互的融合和互動有力地推動了新聞評論的發展,甚至一些原本在網絡上傳播的個人評論節目也被搬到傳統媒體上來,例如:高曉鬆的《曉說》2013年在東方衛視播出﹔2013年梁宏達的《老梁據說》在浙江衛視、《老梁有話說》在陝西衛視播出。

新聞評論的興起和受歡迎無疑滿足了受眾某些方面的信息需要。網絡時代的傳播媒體多了,傳播的速度快了,傳播的范圍廣了,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長對於受眾來說也是一種負擔——選擇的負擔、甄別的負擔、深入思考的負擔。在信息龐雜、各種媒體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受眾也需要媒體能夠幫助他們對眾多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選擇和處理,以提高受眾接受和利用信息進行決策時的效率。而新聞評論是通過了整合加工后的精致新聞產品,通過對龐雜信息的提煉加工再生出新的信息,新聞評論受歡迎往往還在於它的原創性和獨創性,有助於滿足受眾對原創和獨家信息的閱讀需求 。

而為了滿足受眾對獨創性的需求,評論的“個性化”正成為不少媒體的追求。我們並不否認獨立思考的積極作用,但為了“個性”而“個性”,隻追求與眾不同,往往又極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背離客觀公正的立場。

在不少網絡的重大輿論事件中,我們看到許多評論會被大量轉發,而最受關注的往往是那些偏激、極端,甚至斷章取義的評論,容易吸引眼球,有的甚至為了表達某種情緒或意見,不惜編造捏造事實,這種不良傾向有蔓延之勢。而傳統媒體也深受其影響,有的傳統媒體會不自覺的採信、引用網絡不當的評論﹔有的本身向網絡媒體“學習”,“語不驚人誓不休”,常出現驚人之語﹔有的失去立場,成為個人情緒宣泄的渠道。

或許,一時的痛快表達能換來眼球,但缺失客觀公正的基礎,媒體的生命力如何得以維持?在個性的張揚和客觀公正立場之間,媒體正遭遇困惑。或許答案很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有不少媒體會表現出急功近利的浮躁,深陷選擇的泥沼不能自拔,這也正是傳統媒體常常出現評論導向問題的症結所在。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