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6期

周報的生存之道:借圖片專題抓新聞第二落點

——《泉州廣播電視報》新聞圖片採編工作的幾點思考

陳紫玄

2014年06月11日10:10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新聞的第二落點,一般是指在第一時間把新聞事實公布於眾之后,繼續尋找、挖掘新聞蘊含的更多內涵和外延。由於周報的出版周期長,抓第一落點失去了現實意義,第二落點的把握成為報道成功與否的關鍵,而在讀圖時代,利用圖片專題挖掘新聞的內涵和外延成為周報的不二選擇。在實踐中,泉州廣播電視報在體制上採用採編一體,在內容和版面編排上求新求變,走出具有周報特色的“輕新聞”圖片專題版面。

關鍵詞:新聞圖片專題﹔第二落點﹔輕新聞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對信息的選擇日益挑剔,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受眾埋頭苦讀的越來越少,匆匆一撇的越來越多,而圖片因其簡單明了、信息量高度濃縮的特點,自然成為各種社會事件的最佳傳播載體。近年來,新媒體和日報都加大了圖片報道的比重,用圖片新聞的形式牢牢把握住新聞的第一落點。

作為一份創刊21年的周報,《泉州廣播電視報》很早便將“讀圖”作為報紙內容的一場變革,圖片的大范圍運用已成常態。但對於圖片新聞的把握則無符合本報“家庭生活報”定位的范本可供借鑒。由於出版周期所限,如果只是簡單將圖片新聞堆砌上版,等報紙面市時新聞已成“舊聞”,無法達到最佳傳播效果。如何借助圖片抓住新聞的第二落點,報社創新思路,以退為進,舍棄新聞第一落點,用圖片專題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新聞第二落點。在實踐中,從採編體系、專題選擇、圖片遴選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採編一體,讓圖片帶著拍攝者情緒

對於攝影記者是否能擔當圖片編輯,長期以來爭論不斷。肯尼斯•考伯拉表示:“有效的報道攝影始於圖片編輯,而不是攝影記者。[1]”美國《財富》雜志攝影總監米希爾?馬克娜莉認為攝影記者擔任圖片編輯容易將自己對圖片的好惡帶入到圖片編輯的工作流程中去,影響對圖片的判斷。而實際上,大部分媒體都採取採編分離的做法,這就對圖片編輯的業務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

幾年前,《京華時報》視覺總監駱永紅曾在其博客上披露了一名圖片編輯對頭版照片的處理方式,引發了多方關注。彼時由於機場高速因雨斷路,旅客紛紛棄車步行趕往機場,《京華時報》的這名圖片編輯沒有抓住新聞事件的核心現場傳達最有效的信息,而是拋棄了有事件、有信息、有細節的瞬間,而僅以一張大圖片來表現這個新聞的最核心現場。最終,這名圖片編輯被調離崗位[2]。這個小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圖片編輯的局限性:他們秉承著“最好的照片就是最適合版面需要的照片”的信條,在圖片選擇上不免中規中矩,無法將第一現場的獨家視角完美展現,即使在一些大報,這樣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在長期實踐中,《泉州廣播電視報》結合自身實際,分析利弊,提出“圖片報道要抓住新聞第二落點,關鍵在身臨現場的攝影記者,他們掌握著現場發生的每個細節,對圖片要傳達的信息理解更深刻”的觀點,最終在圖片專題版面大膽採用採編一體模式,讓攝影記者自己當編輯,完整還原了拍攝第一現場,也讓許多現場精彩瞬間得以完整呈現。

2013年8月18日,“第十三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在泉州海峽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頒獎儀式,這是近年來泉州舉辦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娛樂盛會,章子怡、梁家輝等眾多大牌明星雲集,自然引來眾多媒體關注。頒獎禮第二天,網絡和傳統媒體的圖片報道便鋪天蓋地,而此時距離本報當期面市還有4天,如果還是在報紙上排上“明星臉+獲獎名單+花絮”組合,那肯定會讓讀者味同嚼蠟。攝影記者在現場捕捉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不少明星有意露背露腿搶鏡頭,有的在風頭被搶后露出尷尬神情。“搶風頭”這個明星圈亙古不變的話題,不就是最好的“第二落點”嗎!於是,當期《泉州廣播電視報》圖片專題版面上沒有明星領獎照片,沒有“過時”的獎項說明,也沒有大牌明星的獨照,取而代之的是一組關於“搶風頭”的花絮:蔡康永為了讓自己更“高大”比何超儀多站了一級台階﹔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在“宅男女神”Angelababy旁“手足無措”﹔婁燁在比自己足足高一頭的齊溪邊表情尷尬••••••在事后交流中,不少編輯承認,從上千張照片中獨獨挑出這些照片,若非拍攝者本人還真是很難把握。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