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6期

試論對農廣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2】

——以陝西農村廣播為例

白曉東

2014年06月11日10:4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傳播先進農科技術,推進農民致富增收進程

伴隨農業標准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發展,土裡刨食兒已成為老黃歷,一去不復翻。各類先進的農科技術、致富信息等,成為農民聽眾需求的重點,因此,有效實施農科技術、改變傳統生產環節、確立現代經營理念、創建致富增收渠道等,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陝西農村廣播的農科服務節目《農科新干線》(現更名為《致富大贏家》),是一檔農業科技服務類節目,每天上午10︰00∼11︰00播出。重點報道農業科技新成果、新產品、實用技術、生產決策信息和市場供求信息,第一時間請農科專家及時解決農民朋友生產技術上的問題,並發布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供求信息及市場行情,推薦名、特、優、新農產品,普及商品知識和市場經營意識,引導農民樹立市場新理念。同時,通過開展各類方便、精巧的農科專家下鄉活動,以及開通“農科大篷車”等,在聽眾和農業專家之間架起了一座迅速、快捷地進行溝通的橋梁,為農民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而農科專家們也認為,農村廣播這項工作也是農業高科技向農村生產力轉化的一條經濟便捷的途徑。小切口反映大問題,主持人對專家的提問設計簡潔、細致,口語化、方言的語言風格以及較強的節目互動參與等特點,讓農民通過廣播的引導,結合自己實際,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出適合本地發展的致富之路。

四、引領思想意識,促進農民觀念改變

所謂思路決定出路,新農村建設也是同樣道理。農民思想意識的改變,將帶來生活態度、生產方式、營銷思路、發展方向等各方面的改變和提升,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推動三農發展。廣播媒體語言親切、可聽性、伴隨性強等特點,容易為廣大農民聽眾接納,尤其是陝西農村廣播“農民通訊員”的引入,改變了傳統播音主持“固定腔調”的節目形態[3],因此在傳播先進文化、現代農業意識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又負有重大責任和義務,幫助提升農民思想意識,改變觀念。2008年,陝西遭受大雪災害時,面對省內各地農村受災嚴重,農民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時,陝西農村廣播一邊聯絡各相關職能部門發布權威消息,傳遞政府聲音,一邊號召聽眾生產自救,減少損失﹔一邊邀請農科專家提供解決方案,一邊連線農民專家講述高招妙計。解農民的燃眉之急,並且用科學的方法指導生產生活,增加了聽眾災后重建的信心和決心。

農民面對災難需要媒體幫助,而面對豐收同樣需要思路上的更新。冬天,西安周邊菜農芹菜豐收,眼見芹菜爛在地裡,沒有客商上門。陝西農村廣播啟動“愛心芹菜”工程,組織大型商貿企業,到田間地頭收購芹菜,一天內就收購了近萬斤芹菜。在解決難題的同時,陝西農村廣播還實時結合案例,向聽眾闡釋“訂單農業”的生產模式和營銷途徑,幫助聽眾和生產合作社實現產銷對接。從農業生產到家長裡短,陝西農村廣播為廣大農民聽眾提供了貼身且細致入微的服務。《今夜心語》節目,每天晚間21︰00∼22︰30,廣大農民聽眾通過短信或熱線電話直接參與節目。節目中,聽眾既可以圍繞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情感和廣大聽眾交流,也可以反映問題,還可以咨詢相關政策,或者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沒有死板固定的內容限制,隻要是農民聽眾想說的、又符合政策要求的話都可以,真正打造一個“聽農民說話的平台”。晚間節目交流平台,讓聽眾充分交流對新生活的感受,梳理出正向的生活觀和世界觀。《今夜心語》節目開播第一年,就收到聽眾來信1800多封、手機短信留言5000多條、熱線參與超過5000人次。

五、豐富文化生活,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

廣播的傳播功能中重要的一項是娛樂性,而面對農村精神生活匱乏的現實,廣播大有用武之地。結合農民需求辦廣播,為此陝西農村廣播推出《900點戲台》和《戲曲百花園》兩檔戲曲節目,《900點戲台》以點播秦腔唱段為主,每天上午通過短信平台與廣大戲迷互動,點戲、送戲。《戲曲百花園》節目將點戲、聽戲、品戲、唱戲、學戲有機結合,充分調動聽眾收聽、參與節目的各種形式,節目融欣賞性、知識性、參與性和競技性為一體。每周六、周日下午《鄉音鄉情鄉事》節目,以“心靈花園”、“老槐樹下”和“魅力舞台”為主干,以“好歌放送”、“短信互動”為補充,以大型征文活動為亮點,為廣大聽眾傾心打造周末文藝盛宴。農村廣播一年十多場下鄉活動,每次都會邀請省內知名秦腔名角送戲下鄉﹔舉辦各類聽眾讀書、詩歌創作等征文活動,鼓勵聽眾放下鋤頭,動起筆頭,講述家鄉的變化。聽眾在文章中寫到:“農家灶具換了,房子大了,歌聲多了,打麻將小牌兒的少了,鄰裡關系變得融洽了!”

陝西農村廣播開辦的文藝節目,充分貼近農村聽眾的生活,在提供娛樂平台的同時,還開放了才藝展示的空間,讓更多的聽眾成為廣播的主角,變被動的“受者”為主動的“傳者”,增強了節目的互動性,改變了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提升了節目的品質和媒體的公信力,同時提升了受眾對媒介的忠誠度。對農廣播在潛移默化中體現著三貼近的原則,於潤物細無聲處實現著“農業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相信在建設新農村的進程中,對農廣播會不斷推陳出現,豐富和完善傳播內容、傳播手段和傳播思路,最大限度的發揮對農廣播的作用,服務於新農村建設!正所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 黃學平.廣播收聽率調查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 (美)英格爾斯.從傳統人到現代人——六個發展中國家中的個人變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3] 吳郁.節目主持藝術探[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