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王志"絲路萬裡行"偉大出發 未來不排斥重做電視人

王琳

2014年09月17日07:27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這是一次偉大的出發

王志六年之后回歸電視圈 六十天內完成“絲路萬裡行”

2003年,作為央視《面對面》欄目制作者及主持人的王志在短短四個月時間內被全國觀眾所熟悉。2008年,王志從央視出走。一晃六年,身份幾經輾轉,現如今他是中國傳媒大學的校長助理。王志的這個暑假過得很不尋常,他以陝西衛視“絲綢之路萬裡行”節目總主持人的身份重新回歸電視圈,用54天時間駕駛汽車從西安一路向西,沿著絲綢之路一直開到羅馬。王志輕鬆地稱這是“我的暑假作業”,同時也感嘆這是“一次偉大的出發”。

絲綢之路 這是一次偉大的出發

北京晨報:這次旅程對您來說有什麼意義?

王志:我為什麼會六年后回歸電視?一是因為陝西衛視的盛情邀請,且活動對我有吸引力,正好暑假,匯報后學校很支持,老師不能脫離實踐,這對我來說就是我的暑假作業。所以我當初想都沒多想,接洽得也很順利,各方都支持,包括家庭。我最初的目標就是盡所能把這個活動做好。接到這個任務時就覺得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到從西安出發的時候又提升一步,覺得這是一次偉大的出發。我粗略統計了一下,走絲綢之路作為電視媒體行動,第一次是日本人拍過一個“絲綢之路”,中央電視台組織過一次,但是是在境內,第三次也是央視,在十套開播的時候,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是從埃及、希臘往回走,而且是分段接班式的。從單次行動來說,這次走得最遠、參加的媒體最多。大家相互交流,我學會不少東西。尤其是新媒體。順利時能感受到新媒體的關注,不順利時能切實得到新媒體的幫助。

北京晨報:整個旅程走下來有什麼感受?

王志:過去絲綢之路是物質的交流。這條路上的交流方式和內容與以前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大家對信息的渴望。9月7日是習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周年,這個概念得到沿途各國的認同,我切實感受到了,到了格魯吉亞可以說是巔峰,總統、總理都出來接見我們。這不是對我們個人的關注和熱情,而是對我們的國家、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關注。我們在報道的時候,也被人報道。

感動之路 格魯吉亞總理跟我約飯

北京晨報:有什麼特別感動或快樂的事情?

王志:我們沿途有一個例行節目,在每一站都有一個儀式,贈送路樁和小禮物。沿途哈薩克斯坦,當地的一位副州長頂著大太陽,西裝革履地列隊迎接我們,還給我們彈奏他們的樂器。我那天沒採訪任務,但還是想跟他們聊聊,結果都超時了,我就覺得對不住他們。有一天我們要採訪32歲的格魯吉亞總理,他最初表示隻有半個小時。我就和他討價還價,說大家各自講母語,半個小時肯定不行。最后我們一共採訪了將近兩個小時。之后他非常高興地跟我說,“我們是朋友了。”他說之后要到中國來,我就說你可以來找我,我請你吃飯。他很認真地說,我會。這種感動是我特別想分享給大家的。

北京晨報:聽說您被稱為“開心果”、“段子王”,這是怎麼回事?

王志:因為路途很遙遠、很艱辛,每天也沒時間開會,大家就在車裡利用車載電台開會、聊天,“入團儀式”是在電台裡講個笑話、唱個歌。不是真正的娛樂,就是逗大家開心。趕上高溫天氣,吃完午飯,那個時間點很困,開車最危險,還有幾天我們開車趕路最晚開到兩點,司機不停地輪換人。平時生活中我的話不多,可在這個時刻,我不站出來怎麼辦?我是一個隊員,在這個團裡認識我的人最多,身份也適合,我可以閑散快樂地開開玩笑,融洽一下氣氛,提問題、講故事、唱歌,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提醒大家不要睡著。對我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釋放,難得的是我們的車隊包括衛星車,沒因為疲勞出一點事。玩笑底下是真情。我想不管是誰,經過了這一段,都會成為刻骨銘心的好朋友。所以肖雲儒老師封我的“娛樂節目主持人”名號,我很高興地接受了。

北京晨報:一路上遇上過什麼特別困難的事?

王志:一路順利是順利,但沒有想象的簡單,比如氣候、心理周期等環節,因為時間太長了。肖雲儒老師74歲,他謙虛地說自己受照顧,其實誰也沒照顧誰,都是自己照顧自己,大家都靠精神力量堅持下來。吃的也不習慣,第一天新鮮,兩天還能平靜接受,再往后就開始受不了了。遇上油荒,語言不通,不知道國家的方位,也沒有Wi-Fi,不擔心不可能。但團隊磨合得很好,非常專業又有凝聚力,遇上事情都相互支持安慰。我感受到六個字“圓滿、整點、安全”,而這是大家克服困難共同努力的結果,克服困難的過程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未來之路 調整后找一個合適的方向

北京晨報:六年前您離開電視圈,再回歸的感覺怎麼樣?

王志:我對電視很熟悉的感覺還在,這就像騎自行車、游泳,學會了就不會忘。同時這次活動是全方位的,錄播、直播還寫了不少文字,直播很有挑戰性,寫文章對自己內心、精神的提升很有幫助,我覺得很受用。一路上的未知因素對我來說是全面提升的過程,直播、語言不通、天氣變化大、飲食習慣等,還要克服體力疲勞,但我好像“天生能享這個福”,什麼毛病沒有,搞得我很不安。對於錄播節目《長安與絲路的對話》,我的用心程度和檔次不遜於當年的《面對面》。工作上壓力挺大,這是我六年后的回歸,觀眾肯定會好奇,你年齡長了幾歲,經歷也豐富了,還是以前的王志嗎?還是以前的風格嗎?大家的期待感給我壓力,但同時也轉化為動力。不知道大家的評價如何,最后的評論權在觀眾心中。

北京晨報:在過程中有沒有關注過觀眾的反饋?

王志:我聽到的是隻言片語,不客觀,比如那天我蹦極,大家發了短信給我,說“大家都看著你呢,非常好”。我能感受到的是電視這個行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做電視,聲音、視頻全都得有。蹦極那天,因為有時差,我們為了對應上國內直播時間,原定的蹦極時間推遲到希臘當地時間五點半,結果延誤了蹦極工作人員的下班時間,他們說要多收錢。那天我們主持人之間是手機連線,風很大都快聽不清了,還好總體很順利。我覺得這次報道中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新媒體,現在所謂主流、非主流已經沒有界限,新舊界限也很模糊。團隊裡肖雲儒老師的計劃是最全的,稿子已經寫了五十多篇,每一篇都是范文。

北京晨報:之后是否會完全回歸做電視人?

王志:當時沒有想那麼遠,現在也沒有具體計劃。之后有合適的節目我不排斥,有需求、有能力、又有想法就可以做,現在要先休整一下,學校也開學了,調整后找一個合適方向,發揮一下余熱,50歲也還不算余熱吧。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