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關於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湖北省委宣傳部組織湖北省網信辦、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廣播電視台、武漢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組成調研組,採取召開座談會、赴京滬學習考察、省內實地調查等方式,就媒體融合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國內外媒體融合發展情況
“媒體融合”一詞由美國人尼葛洛龐帝最先提出,隨著實踐的發展,其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目前大體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包含一切與之相關的要素,如技術、內容、文化、體制等﹔狹義上指不同的媒體形態融為一體,從而誕生出一種全新的媒體。媒體融合最早發端於美國,逐漸波及歐洲和新興市場國家。
國外媒體融合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媒體互動階段,即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進行內容和營銷領域的互動和合作。早在1987年,美國《聖何塞信使報》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份報紙電子版。到1999年,美國有網絡版的報紙、雜志、廣播電台、電視台就達近千家。第二階段是媒體整合階段,即媒體組織結構上的融合,各種不同類型的媒體通過並購等方式,從各自獨立經營轉向聯合運作,在新聞信息採集發布上聯合行動。1993年,美國《芝加哥論壇報》最早進行這一實驗。2000年,美國媒體綜合集團成立“坦帕新聞中心”,主要做法是在報紙、網站、電視台實行資源共享,互相配合採寫、共享新聞。第三階段是媒體深度融合階段。媒體開始依靠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深層挖掘信息內容,將不同媒介形態集中到一個多媒體數字平台上,實現報紙、廣播、電視、電腦、手機等信息終端的功能一體化,比較典型的是《赫芬頓郵報》。
近年來,我國媒體在融合發展上進行了積極探索,經歷了傳統媒體辦電子版、報(台)網互動、推出多媒體(官方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三個發展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中央媒體發揮了引領作用。新華社成立新媒體中心,以“集成服務”為理念,打造國內最大的黨政客戶端集群﹔《人民日報》創新傳播形態,推出帶二維碼的多媒體報道﹔中央電視台以“央視新聞”為試點,在新聞中心建立網絡編輯部,新媒體人員直接介入新聞生產環節﹔《光明日報》攜手微軟共建媒體雲,推出雲端讀報、光明雲媒等。各省主要媒體也做了大膽探索,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探路,奠定了思想基礎和實踐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體現了我黨對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黨主動適應媒體發展趨勢和應對時代挑戰的高度自覺,規劃了媒體融合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中央出台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媒體融合的原則要求和具體路徑。中宣部召開媒體融合發展座談會,對這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劉奇葆同志發表《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上主動作為,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注重技術研發應用。《湖北日報》成立全媒體指揮中心、大數據服務中心,具有同步視頻採訪、全媒體編輯、實時發布、輿情監控等功能﹔湖北廣電借助雲計算技術搭建 “一雲多屏”技術平台,力求實現廣播、電視、網站、移動客戶端等各媒體部門的內容共享與多屏分發。二是注重體制機制創新。《湖北日報》和湖北廣電分別整合旗下新媒體項目和資源,成立新媒體集團,統一運營新媒體業務。在運行機制上,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探索實行公司負責制﹔湖北廣電台建立“多媒體採集、共平台生產、多渠道分發”的全媒體制播模式,在新媒體集團內實行產品經理負責制。三是注重項目推動。《湖北日報》推出楚天神碼、楚天尚漫、楚天優品等項目,涵蓋12個業務形態,日均受眾突破3000萬人次。湖北廣電推出“長江雲”“微搖”“幸福新農村”等新媒體產品。
綜觀國內外媒體融合發展的歷程和現狀,當前媒體融合呈現出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技術引領。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牢牢掌控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的核心技術,引領新媒體技術潮流。美國《紐約時報》、《赫芬頓郵報》、英國《衛報》等已經把數據分析置於其增長策略的核心地位。在國內,人民網、央視網等重點新聞網站也在著力打造融合多種媒介形態的新型技術平台。二是一體化運作。BBC、《今日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專門建立全媒體融合編輯部,打造跨平台的多媒體新聞中心,實行所有記者統一管理、全媒體運作,實現一套人馬、一個平台生產多樣化的傳播產品。在國內,成都日報報業集團整合資源組成全媒體中心,以新聞採編流程再造為突破口,推進報網融合,一次採集、多次發布、整合傳播﹔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打通報網採編業務,成立跨《南方日報》和南方網的編輯委員會,構建黨報、黨網互相促進、融合共贏的一體化發展模式。三是注重用戶需求。《赫芬頓郵報》結合大數據算法獲取熱門關鍵詞,在第一時間掌握受眾的興趣點,並及時進行內容制作和發布﹔同時改變傳統報業信息生成模式,內容來源不再依靠專業的採編制作團隊,而是讓普通公民變身博客寫手,在平台上傳播新聞並進行評論,專業團隊則為內容提供補充和架構支撐。我國前海國際新傳媒有限公司也借鑒這一內容生產模式,鼓勵人人供稿、人人都是記者,讓公眾生產內容,為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四是加大投入。許多媒體集團不惜加大對融合發展項目的投入。上海報業集團投資推出了“上海觀察”“澎湃”“界面”等新媒體項目。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通過資本運作借殼上市,出資32億元重金收購游戲平台杭州邊鋒和上海浩方100%的股權,豐富了業務類型,提升了傳播能力,壯大了企業規模。五是創新盈利模式。除依靠傳統的廣告盈利外,西方媒體探索出付費閱讀、增值服務等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美國新聞行業2013年度的營收總額為略高於600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所佔比例為2/3,來自新聞受眾的營收為1/4,來自主辦活動或咨詢等的營收約佔7%。
調研表明,在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傳播技術的推動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發生了深刻變化,面對新形勢,各地各媒體在融合發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仍處於探索階段,大多數是媒介內容的平台轉移,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發展,開發的產品大多是人有我有的同質化競爭,是量的擴張,而非質的提升。
互聯網領域未知大於已知,媒體融合是一個不斷探索的動態過程。當前,互聯網傳播已出現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趨勢,未來將是萬物互聯的世界,互聯網將成為社會生產生活的基礎平台,各種信息傳播介質的邊界更加模糊,傳播內容更加海量化、碎片化,傳播形態更加多樣化、立體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為媒體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