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跨文化傳播帶來的倫理沖突與理論探索

王英華

2015年03月17日14:1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倫理傳達出對文化和社會繼續存在至關重要的規則,它是人們共同構建和維護社會時預測未來的依據。倫理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有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跨文化傳播中,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與融合會導致跨文化倫理沖突與危機,跨文化傳播學者應當保証在跨文化情境中倫理的變化不具威脅性,從而保証全球互動的新興世界具有穩定性和可預見性。保証這種倫理變化不具威脅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對話。對話的不可避免的包含跨文化傳播中關於對錯標准的討論。是否有一個普世倫理,能夠在各種文化中適用?這可能是跨文化傳播領域中最大的爭論之一。如何面對人在文化的多樣性與同一性面前的兩難選擇,文章將作以初步探索。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倫理沖突﹔倫理觀﹔普世倫理

一、倫理是文化互動的基礎

價值、道德和倫理形成了任何文化中互動的基礎。一種文化中的成員對它們的承認,以及在實踐中的堅守,才使人類社會成為可能。所以這三者都是人們共同構建和維護社會時預測未來的依據。價值、道德,和倫理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存在,它們傳達出對文化和社會繼續存在至關重要的規則。這種規則幫助創造出一種穩定的氛圍,這種氛圍能夠使改變和適應的過程變得更容易或減少威脅性。

無論何時文化共識被破壞,它往往是價值、道德和倫理變化的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把一個群體的概念強加給另一個群體,或者更糟,破壞那些不願意接受針對行為和交往的一系列新的標准的群體,並非不常見。也存在這樣的破壞性因素,把一種殖民文化或社會的價值體系強加給另一種,因為處於統治地位的優勢文化把其它文化視為低等文化,需要更好的價值倫理體系和更好的道德。在這種情況下,積極的人類交往,尤其是建設性的對話,就被流血沖突,持續的怨恨,和一代又一代的能源、資源浪費以及對人類發展的阻礙所替代。

與其把文化、道德和倫理看作是永不改變、一貫和凍結的,不如人們的一個基本概念:文化確是變化的,道德確是變化的,倫理確是變化的。然而,同樣重要的是,如果對文化和價值體系的發展和維護主要關注為了人類生存而進行的變化和適應,那麼就必須考慮如何使這些變化以一種不具威脅性、合作互利的方式發生。這點上,傳播學者,尤其是致力於跨文化交流與國際傳播的學者,可以對此問題做出重要貢獻。

當“對話”跨越文化或政治的界線發生時,會有許多困難。當人們和不同的人相處時,差異就變得更加明顯。這樣,誤解、反抗和嚴重的沖突就加在了原本在同種文化內就存在的人際或群體交往困難上。

跨文化交流和國際傳播,需要仔細考慮價值、道德和倫理體系以鞏固人類交往。關乎年齡、性別、文化、地位和地理位置的標准所導致的差異僅僅是最重要成因中的一部分。尋求對話、共同明確問題和共同解決問題的途徑,是人類在可預見的未來面對的最重大的挑戰之一。這需要適用的、可接受的價值倫理體系的建立,並且這一體系能夠在全球互動的新興世界保証一定的可預見性和穩定性。

二、傳播是倫理存在的行為基礎

Fred L. Casmir認為,“傳播以象征性的方式發生在人們共事的過程中”。(“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between human beings—symbolically—as they do things together”)[1]在國際傳播與跨文化交流的領域中,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現存倫理道德的描述,抑或是作為最終形態的倫理道德系統,也不僅僅是現存系統中可識別的文化的、社會的或個人的因素,人們關注的焦點更應該是建構,維護,甚至破壞價值或倫理道德體系的動態過程。

在更為穩定的過去的社會中,社會秩序是一種預期的、共享的規范,並且包含了倫理規范。我們受到傳統和集體感的約束,並且他們的人身安全與機構的參與直接相關。隨著人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並參與到與那些屬於其它文化的人的日常交往,意識到生活的變化,不安全感和混亂感也會隨之出現。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