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全媒體環境下晚報科技報道的創新【2】

——以《寧波晚報》為例

劉依卿

2015年03月17日14:3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科技報道以文字呈現為主

從科技報道的內容呈現方式來看,《寧波晚報》的科技報道以純文字報道為主,如表2所示,平均0.33幅/篇,單純的圖片報道更是沒有,圖表、漫畫等易於讀者理解的表達方式也很少被採用。

表2 《寧波晚報》科技報道內容呈現方式統計表

(四)科技報道沒有固定版面

對於每天有幾十個版面的晚報而言,報道所在的版面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關系到它們能否被讀者順利地讀到。《寧波晚報》的科技報道所在版面及文章數量如表3所示:

表3 《寧波晚報》科技報道的版面分布情況統計表

表中數據顯示,9條科技報道在“要聞”版,10條在“微播報”版面,其他20條則分散在12個不同的版面,由此可見,《寧波晚報》的科技報道分散在各個版面,並沒有專門的科普版或科普專欄,這使得科技報道力量減弱,效果遞減。

(五)報道內容以環境、生活健康為主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公眾最感興趣的科技信息是“醫學與健康”(84.7%),其次是環境科學與污染治理(38%)。在《寧波晚報》的39篇科技報道中,大量的題材與醫療、生活健康等內容相關,如《大熱天午睡不要超過一小時》《游泳游出紅眼病》《誰是霧霾“真凶”?》等,這些都是與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這充分體現了晚報類報紙 “貼近百姓生活,報道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之導向。但與此同時,報紙上對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宣傳卻很少,這離普遍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還有一些距離。

三、全媒體環境下晚報科技報道創新對策

“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精神”是報紙的社會責任之一。2006年頒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強調,要“大幅度增加”綜合性報紙科技專欄的數量和版面,鼓勵大眾傳媒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除此之外,結合對《寧波晚報》科技報道的調研分析,全媒體環境下晚報科技報道創新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夯實基礎,提高記者、編輯的科學文化素質

從科技傳播的角度講,記者、編輯是科技界和社會公眾之間的橋梁,他們對科學的認識和理解水平,對題材的選擇,對內容的把握,往往影響著公眾的科學概念、觀念和公眾的科學素養。科技報道又是一個知識含量極為豐富的領域,從科學前沿到高新技術,從工業、農業到醫學、金融,這都對晚報採編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他們是具有各方面知識的雜家,又要求他們具有較強的科技題材寫作能力。

然而,時下的編輯、記者大多是文科背景,在大學沒有接受過科學教育,並不具備深厚的科學文化素養﹔同時,報社裡科技記者的收入相較於其他的記者較低,使得記者隊伍不穩定,無法培養出專職和成熟的科技記者,這都影響著科技報道的質量。

提高記者、編輯的科學文化素養與科技傳播能力是做好科技報道的前提和基礎。解決這一問題,記者、編輯應樹立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在工作中學,向老同志學,向專家請教﹔經常閱讀各類科技報刊雜志,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論壇,及時更新、優化相關知識。報社需建立對科技新聞的相應獎勵制度,將教育培訓機制制度化,通過進修、輪訓,多方聯動,培養、強化記者、編輯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增強記者自採科技新聞的能力,增加科技新聞的數量,提高其質量。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