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呂克·貝鬆電影藝術性與商業化的共融【2】

陳一凡

2015年03月18日13:4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呂克·貝鬆電影的商業化表現

20 世紀 90 年代起,呂克·貝鬆在貫徹藝術性的同時,開始嘗試在商業上有所突破。影片在風格、類型等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拍攝出《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開始在國際上頻頻攬獲大獎。下面對呂克·貝鬆作品商業化的突圍策略作初步分析。

(一)敘事風格經典化

“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布輪退爾。觀眾喜歡的是情節跌宕起伏的影片,沒有人會願意花錢去影院看一平如水的故事。縱觀呂克·貝鬆作品,在情節安排和敘事風格上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懸念的設置。制造懸念是好萊塢影片的慣用手段,他也深諳此道,在作品中他常常將人物置於一個困境中,如影片《尼基塔》女主角尼基塔一出場便是她因搶劫、殺人等一系列犯罪行為讓她鋃鐺入獄,影片一開始就制造了一個懸念,尼基塔接下來的命運會是怎樣的?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層層懸念的設置讓故事情節有了緊張感和強烈的戲劇沖突,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好奇心,同時也使影片具有了絕處逢生的張力。

其次,追逐戲的設置。追逐戲也是經常出現在好萊塢影片中的片段,它常用來營造一種緊張的氛圍,讓觀眾體驗追逐中速度的獨特魅力和無限快感。如影片《地下鐵》中在神秘、復雜而又廣闊空間的地下世界的激烈追逐,增強了影片慌亂緊張的氣氛,形成了扣人心弦的視聽效果,讓觀眾感受到從未體驗過的緊張和刺激,從而使影片有了更多的看點和節奏變化。

最后,情節點的設置。呂克·貝鬆通過對影片開頭和結尾的巧妙設計,使其電影不僅保留了法國特有的文藝氣息,而且具有很大的票房號召力。《這個殺手不太冷》在影片結尾殺手裡昂與緝毒警察激戰中,眼看著他將安全逃離,這時觀眾的好奇心已經被吊起,但是最終導演卻讓他與警察同歸於盡。情節點的精心設置,表現出導演富有哲理性的幽默感悟。不僅僅滿足了觀眾的需求,而且引發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二)題材類型化

呂克·貝鬆在作品中作了大量的類型化嘗試。

首先,他的商業化影片基本上以動作和科幻為看點。如影片《第五元素》中絢麗的動作、連貫的剪輯、緊湊的情節都使得它成為一部巧奪天工的動作類科幻片﹔《碧海藍天》觸動感官並炫目迷人,大受歡迎﹔而《這個殺手不太冷》以及《第五元素》的問世,更是把他創作推舉至巔峰,並在全球創下了2億7千萬美元的收益[3]。

其次,他深知明星效應的重要性。自從演員讓·雷諾——出演了他的處女作《最后的決戰》之后便成了他的御用演員,先后又出演了《地下鐵》《碧海藍天》《這個殺手不太冷》等膾炙人口的影片。明星的加入,有了新的看點的同時,也對票房有了一定的保証。

(三)意識形態主流化

電影無論它的商業動機和美學要求是什麼,電影的主要魅力和社會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屬於意識形態的[4]。觀眾對電影中表現的意識形態認同與否,會直接反應在票房上。因而,導演應該敏銳地掌握主流意識的動向,這樣才可能在票房大戰中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呂克·貝鬆把握住了迎合大眾口味,把握消費心理,滿足市場需求的電影創作理念。如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講述了殺手裡昂與小女孩馬蒂爾達之間“愛”的故事,這種“愛”迎合了觀眾心中主流意識。

呂克·貝鬆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他執導的影中,在電影題材選擇上採用了類型化的策略﹔在影片的意識形態方面採用主流意識形態迎合觀眾心理。他的這些努力都為他影片的良好票房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