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紀錄片是影視藝術創作中的一種客觀記錄方式,以遵循真實性的特征中兼具藝術性與人文性。2013年由王沖霄執導的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以下簡稱《茶》),跨越世界不同國家,通過對近60位種茶人,採茶人,喝茶人的採訪與拍攝,分別從茶的種類、歷史、制作等角度呈現茶藝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從其敘事的結構與特點,審美特征與藝術傳達,畫面表意與揭示隱喻三個方面分析,闡述紀錄片影視語言的敘事特色。
關鍵詞:敘事﹔審美特征﹔表意與隱喻
2013年由王沖霄執導的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以下簡稱《茶》),跨越世界不同國家,通過對近60位種茶人、採茶人、喝茶人的採訪與拍攝,分別從茶的種類、歷史、制作等角度呈現茶藝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故事化的敘述方式呈現種茶人、採茶人、喝茶人與茶的微妙關系,以接近平常百姓的生活引起情感的共鳴,流露出一種茶文化背后的情感,傳達茶精神,從而感悟茶文化對人生的影響,正如其主題所講“一道茶,就是一種人生,每一個茶其實都在修行屬於自己的茶道,而所謂茶道,就是在我們都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對完美的溫柔試探,哪怕,隻有一杯茶的時間”。紀錄片不單是以淳朴細膩的電視畫面展示豐富多彩的食材及加工做法,而是通過以畫面中故事敘述的紀實性和情感表達的藝術性,深刻揭示人文色彩、傳統文化價值觀、社會民族認同和生態和諧等深刻的文化內涵。紀錄片《茶》既是對茶文化,茶精神的探尋,同樣是呈現一場人與茶的對話,是對茶人精神的傳遞。
一、從味蕾闡述“一禪一茶”敘事特征
紀錄片《茶》從國人所鐘愛的味蕾角度出發,以真實、細節、溫情的情感表達對茶文化,茶精神的敬仰,茶之意境在於雅,禪之精神在於悟,茶承禪意,禪存茶中的敘事特征,將茶的內在精神用影視語言的真實性與藝術性呈現,成為禪茶一味對茶之雅和禪之悟的有效結合。《茶》的整體思路可以歸結為:就地取材、就材而飲、就飲品人、就人化文。中國幅員遼闊,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按照當地所處的環境尋找食物,通過品飲茶的味道體會人間百態,從日常生活,經驗積累與教訓成就中華文化的深沉積澱,展現歷史的沉厚。
(一)“形散神不散”的敘事結構
“茶與茶人”在紀錄片中呈現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生存狀態,紀錄片中茶人的含義所應對的對象分別是種茶人,採茶人,喝茶人,拋開個人身份認同的理念,深層次的茶人定位則是具備了茶性,茶德,茶精神,茶文化,茶審美的大眾。紀錄片共分為6集,分別是《土地和手掌的溫度》《路的盡頭》《燒水煮茶的事》《他鄉 故鄉》《時間為茶而停下》、《一碗茶湯見真情》,看似對60多位不同茶人的故事經過敘事內容與內涵的整理分為這六大主題,可謂呈現出“形散神不散”的敘事效果,這個整體的敘事結構中第一集講述中國本土種植的六種基本茶類,第二集講述中國邊疆地域的茶與文化的關系,第三集從跨文化角度呈現亞洲的的茶傳播,以日本茶道為主流探索,第四集則傳播到非洲,印度等民族文化濃烈的國度,第五集以東方審美情趣轉入英國,轉入西方世界,第六集回歸茶人,回歸自然,從茶的傳播遍布世界到回歸人性。紀錄片通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茶人講述他們的故事,其宗旨還是體現茶與自然,與社會,與人的聯系,正是這樣碎片化的敘述方式以多元角度完美闡釋了茶的文化與精神。
(二)接地氣的平民敘事視角
紀錄片《茶》從題材上凸顯“以人為本”的敘事理念,在畫面意境的營造中去創造作者的主觀色彩,迎合大眾的審美心理,採用平民化的視角特點,貼近群眾的認知心理,以真實的畫面敘事,詩意性的解說詞表達,將生活化的場景形成藝術性的作品,呈現出特有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影片中的茶人的同期聲話語,所生活的環境,對茶的感官理念都在表現著茶就在我們身邊,第六集《一碗茶湯見人情》中,70歲的趙阿姨每天照看茶館,盡管沒有正式招牌,盡管是已經磨舊的瓷杯正正方方的排列著,卻心裡裝著茶客,無論多麼忙活總會按時開門,茶館曾經是中國人認為最重要的社交場合,從最傳統的茶館入手,在這裡拋開時間的浮華沉浸在一杯茶裡,洗去塵世間的浮躁安靜地享受一杯茶的人生,享受著靈魂的回歸,掠去精美茶具、高超茶藝、深刻茶道,用淳朴接地氣的方式讓觀眾理解最真實的茶文化。茶,就在你我身邊。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