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聯網時代傳播環境的變化
網上的傳播使得信息的接受者變成了信息的生產者,這是由於,與使用傳統媒介那種早已編排好播放列表的方式不同,網絡是一個人人都能以自己喜好的方式,去尋找自己所感興趣的信息地方,在這裡各類信息就如超市中被碼好的貨物,等著被人所挑選。再加上網絡的使用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隻要有一個能鏈接網絡的設施,人們就可以隨時使用它。當然,由於超鏈接這種技術的應用,網絡內自身信息的相關程度也是很高的。所以,無論是從獲取信息的效率還是信息提供的方式,網絡都比傳統媒體有了質的飛躍。
簡單來說,就是受眾對於信息的自主選擇性提高了。但是這種自主性的提高,並不代表著受眾自身對於信息認識的提高,人們的認識還是由自身的分析能力、社會經歷與物質條件決定。所以,就這麼來說我們在之前討論到的“文本與閱讀”和“編碼與解碼”還是可以適用於這個時代媒介研究的。但這種適應是不完全的,因為網絡上的文本本身的是由多重超文本鏈接組成的,並且這些超鏈接會隨時更新或者消失,那麼我們如何能對一個開放且隨時變化的東西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2.網絡時代受眾分析
使用注冊的方式進入網絡,獲取信息,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網絡受眾身份會具有一種“未知性”,它與以往受眾的匿名性不同,傳統受眾的匿名只是對自身特征和身份的隱瞞,而網絡的未知性則源於人們可以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隨意捏造,雖然這種未知給予很多人以安全感,但就受眾研究來說這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因為無法核實在調查中,人們所說的和所做的是否一致。同樣的,也是因為這種未知性,使得人們的上網活動變得非常私密。不過即使上網活動不私密,研究也很難在人們長時間的在線聊天或游戲所提供的數據下進行。調查對象和其行為的不確定,使得互聯網受眾的研究行進緩慢。雖然此時研究電視受眾所使用的方法論可以拿來借鑒,但人們需要面對的新問題依舊很難輕易解決。
所以,總結以上兩點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原來的理論對於人們認識現今的問題與情況很有幫助,但是要真正的解決問題,還是需要新的理論與方法(也可以是對於之前理論的補充與修正)[4]。
五、總 結
文章已對開頭所提出問題進行回答了,雖然簡陋但還是可以看出在受眾研究發展的過程中的一些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受眾變得越來越“隱蔽”且多樣化,不得不承認,這與社會自身的解放和媒介技術的發展有著緊密關系。雖然受眾自身一直具有選擇的權利,但由於受科技和傳播動機的局限,其在最開始的時候隻能去對已有信息就行識別和解讀,網絡的出現使得受眾終於可以逃出這種束縛,自由地去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而正是因為這種自由,受眾的研究開始越發的困難。
雖然,技術帶來的傳播進步要大於理論所帶來的,但是仍需要關注理論的革新,因為想要建立新的且行之有效的框架,理論思想是必不可少的。至於為什麼有些舊的理論依舊存在,也許,正是因為它們對於現在的研究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作者系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Marx 4.2 History and capitalism.
[2] Denis McQuail The Media Audience: A Brief Biography—Stages of Growth or Paradigm Change? THE TECHNOLOGICAL PATHWAY OF CHANGE.
[3] David Morley Changing paradigms in audience studies.
[4] Sonia Livingstone The challenge of Changing Audiences:Or, What is the Audience Researcher to Do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04.
[5] Denis McQuail The Media Audience:A Brief Biography—Stages of Growth or Paradigm Change? Conclusion in Respect of Paradigm Shift Sonia M.Livingstone The Rise and Fall of Audience Research:An Old Story With a New Ending.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