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電視專題片中,文稿是基礎,畫面是根本。畫面設計和剪輯水平是節目優劣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通過探討提高敘事畫面的密度,使畫面與表現內容的聯系更加緊密﹔找准剪輯點,留好氣口,使節奏張弛有規律地交替變換﹔做好景別、影調的統一以及用心設計寫意畫面,將寫意鏡頭具象化,使寫意鏡頭兼具意境營造、物象象征和敘事功能為一體等,尋找提高電視專題片畫面張力,提高節目可視性的途徑。
關鍵詞:畫面張力﹔敘事密度﹔剪輯節奏﹔可視性
進入電視領域工作以來,一直都在從事專題紀錄片的創作和管理。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節目的文稿條理清晰,行文流暢,然而,成片以后,節目干巴巴毫無生氣,經過反復修改,也隻能達到勉強播出的水平,自然也沒有好的收視率。由此導致一些編導很困惑,認為:我寫完了稿子,領導審稿也通過了,編輯中,是嚴格按照稿子編輯的,為什麼領導還是不滿意,節目的效果也不好呢?相反,一些節目文稿不盡流暢,讀起來也不盡明白,但成片則彌補了行文的不足,鮮活生動,內容也完整清晰了,節目的收視和品質都不錯。
為什麼好文稿不能產生好節目?眾所周知,電視是視聽的藝術,感性高於理性。文稿是理性的。理性的文稿注定只是電視表達中的一個基礎的、重要的元素,而不是電視表達的全部。所以,在電視專題片中,文稿是基礎,畫面是根本,文字到影像,是一個化蛹為蝶的過程。而很多編導,恰恰是不掌握畫面的編輯規律和技巧,電視畫面的張力不足,導致節目難以提高。
怎樣才能化蛹為蝶,提高畫面的張力?
一、提高敘事畫面的密度
所謂敘事畫面,是指具有敘事力度和情節推動力量的鏡頭。如講開鎖的節目,就一定要有鎖的構成、原理、鑰匙插入鎖孔以后的動作,開鎖人的技術嫻熟程度等。在救援節目中,就要有消防隊員施救的工具、動作、施救的環境、過程等。如果沒有這些鏡頭,那麼,觀眾想看的東西看不到,也就會失去對節目本身的興趣。
在節目中,敘事畫面越多,密度越高,就越能讓觀眾看得明白、看得仔細、看得興趣盎然,提高節目的可視性。一些節目本身具有很好的畫面敘事功能,如原央視一套的《勞動榜樣》,其中塔吊撿雞蛋,卡車轉彎比賽等,用了盡量大的反差來表現一些特殊行業的特殊勞動技能,每一個鏡頭觀眾都不願意錯過,節目收視率很好﹔再如真人秀節目為什麼好看,就是節目的每一個畫面都發生在當下,記錄著主人公在特定環境下的一舉一動。當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的時候,節目的懸念也就在其中了。
但很多電視專題節目,解說詞與畫面兩張皮,大量花鳥虫魚藍天白雲等萬能空鏡頭佔據了節目的半壁江山,節目可“看”可不“看”,可視性很差。
造成畫面敘事密度低下的原因是什麼呢?在電視劇中,主要表現為:影像畫面過多的承載導演或劇中人物思想和觀念的表達,游離於敘事鏈條之外﹔影像停滯於情緒的抒發之中,造成敘事張力的間歇性阻斷﹔影像節奏舒緩冗長,拖延敘事進展速度等[1]。
但對於很多電視專題片的普通編導,更多是對敘事畫面的認識不足,捕捉能力不足。有人說,我情願去拍一個出租車司機,也不願意去拍一個科學家。因為從表面上看,出租車司機會面臨形形色色的乘客,會遇到不同的路況。而科學家重在思考,寫作,畫面表現力似乎先天不足。但這隻能說明編導不夠用心,不夠深入。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自己,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個性特征。專題節目之所以選擇某人,某人一定有其獨特之處,把這種獨特之處挖掘出來,就可以找到實實在在的敘事鏡頭。
例如,曾經有兩期講反賭博的節目,一期節目重在理念,在概念的宣傳,節目通過不同專家講了賭博的危害性,當事人的現身說法限於回憶以前賭博給自己帶來的危害。在描寫主人公心態的時候,用了一些模擬鏡頭,如拉開抽屜發現沒錢了,賭輸后在河邊扔石子等等。
而另一期節目,也講反賭,節目找了一位曾經的賭王,讓他反復洗牌,出牌,在30分鐘裡,賭王用不同的方法洗了十幾次牌,其手法變換無窮。充分讓觀眾感受到老千們高超的手法,越是看不清,越是讓觀眾體會到進入賭場無贏家,這時,鏡頭的說服力要遠遠高於說教的說服力,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和不錯的收視率。
筆者近三年來,一直在做入戶式的調解節目。一些編導認為,調解節目,記錄好當事人的陳訴就可以了,於是安排當事人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進行採訪,導致節目沉悶。其實,矛盾的爆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是多年的積累所致。當事人雙方碰撞的時候,是理直氣壯,還是猶猶豫豫,躲躲閃閃,他們的眼神,肢體語言,很能代表他們的內心的真實狀態。同時,在調解員入戶的調查過程中,他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方式,看到調解員的反應等,也能真實地表達一個人的性格、態度,是最有說服力的東西,是調解節目中的敘事鏡頭。如在《我就想和兒子住》的節目中,問話已經結束了,當事人表達了婆婆多年來對自己不公,偏心,就在編導准備離開的時候,當事人去晾衣服,突然就昏厥了過去。攝像及時抓拍了眾人前去扶持,救治的過程。有了這樣的細節,婆媳矛盾的展現程度就遠遠勝於解說詞和當事人的敘述。調解過程的設計,現場抓拍的多少,抓拍之后的運用,直接決定了節目的優劣,體現了編導駕馭敘事鏡頭的意識和能力。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