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3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天演論》出版前進化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李楠 姚遠

2015年03月24日15:5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本文旨在以原始文獻考証法厘清1897年《天演論》出版前進化思想在中國的早期傳播過程,以期探究在西方科學理論的本土化傳播過程中傳播媒介扮演的重要意義。文獻考証發現1897年前西方傳教士、中國科學家或與傳教士合作,或獨立紛紛著書立說,積極通過各種媒介傳播這一進化思想,其中代表性著作有《談天》《地學淺釋》《西學考略》等。期刊、圖書、報紙作為不同的媒介在進化思想中國暴發式的傳播中分別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中西方傳教士則在進化思想傳入中國的早期歷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傳播者的角色。

關鍵詞:生物進化論﹔科學期刊史﹔科學傳播史

1897年,嚴復翻譯出版《天演論》,其所宣揚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激發了國人自強保種的愛國熱情,《國聞匯編》對此進行了詳盡闡述與分析[1]。筆者通過文獻分析考証[2-5],早在《天演論》出版前,西方傳教士、中國科學家或與傳教士合作、或留洋歐美、游學東瀛,經由歐美或日本紛紛通過期刊、圖書、報紙等各種媒介傳播這一進化思想。國內學者對在此著作出版之前,傳播進化思想的各種媒介研究甚少,甚至忽略了曾經作為西學東漸主角的傳教士的傳播者作用。本文採用文獻考証法梳理《天演論》出版前進化思想在中國的傳播進程,以此探究傳播媒介在重大理論的傳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一、《談天》——西方進化思想傳入中國之起點

《談天》,翻譯自《天文學綱要》(如圖1所示),咸豐元年(1851年)出版,作者是英國著名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John Herschel,1792∼1871),該書的中文翻譯者是李善蘭(1811∼882)和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書中詳盡介紹了天體演化與自然界進化的思想,天體演化的內容屬於進化思想范疇,據考証,該書是我國翻譯出版的第一部近代天文學著作,這部著作的出版也是中國人宇宙觀發生轉變的標志,因此,1859年可以看作是西方進化思想傳入中國的起點[6]。最先將進化思想納入自身思想框架體系的是康有為(1858∼1927),康有為自稱“不是讀嚴復先生的論著,而是研讀《談天》《地學淺釋》《格致匯編》等科學讀物”。

二、《地學淺釋》——進化思想系統形成之作

《地學淺釋》,江南制造局刊本,同治十二年(1873)出版(如圖2所示),美國瑪高溫口譯,華蘅芳筆述,翻譯自雷俠兒(Charles Lyell,今譯賴爾,1797∼1875)的著作——《地質學綱要》Elements of Geology。該書首次向國人傳播了賴爾的地質進化均變說。此時的進化思想正如一股洪流在中國開始傳播,它雖然緩慢,但卻堅定。

 

 圖1 李善蘭及其翻譯的《談天》

 

 圖2 華蘅芳及其翻譯的《地學淺釋》

華蘅芳(1833∼1902),字若汀,金匱(今江蘇無錫縣蕩口鎮)人。晚清時期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和翻譯家,華蘅芳少年時代便愛好數學,能文善算。青年時期曾求學於上海,與著名數學家李善蘭交往,李善蘭向他推薦西方代數學和微積分。華蘅芳的著作有《行素軒算學》《筆談》,其中《筆談》一書,更是凝結了他一生的心血。華蘅芳畢生致力於研究、著述、譯書、授徒,工作勤奮,淡泊名利,在科技方面做了大量珍貴的工作。

《地學淺釋》序中提及,“華君晨起即往瑪君家中,日中而歸,食罷復往,以至於暮[7]”,由於華蘅芳對“西國文字未能通曉”而“瑪君於中土之學不甚周知”,他們為了一些新名詞的推敲琢磨,“觀其臉色,視其手勢”,反復斟酌才“以筆墨達之”。

《地學淺釋》第13卷集中討論了生物進化,論述了“生物漸變”說,在談及生物漸變時說:“古時之地學家,地球上之生物,常以滅一世界再生一世界為之所以。然今之地學家,疑古說之不確,自古至今,各生物之形皆漸變,看之似絕然大異,然中間之間相去必甚久,故人未能尋其漸變之跡。蓋今人已考得古生物,尚不過萬分之一也”指出“造疊層殭石表,因愈造愈密,其中間,每有新得之物添入,人視之,宛似每期之物,皆由漸而變”。關於生物漸變的原因,《地學淺釋》解釋到,“生物之形漸變,不獨古時然,即考現今動植之物,亦有漸變之據。其每物類之漸變,各有其故,非偶然也。此事另有專家考之”,卷十九還談及生物的變化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知某處之物,因其地形水土漸改變,故某物之屬漸繁盛,某物之屬漸衰息”。該書還提到了拉馬克和達爾文,並簡要比較了他們在生物進化主義上的不同:“勒馬克者,言生物之種類,皆能漸變”,隨后書中又提到,“可自此物變至彼物。此說人未信之。近又有兌兒平者,言生物能各擇其所宜之地而生焉,其性情亦時能改變。[8]”據史料考証,文中出現的勒馬克、兌兒平即為拉馬克和達爾文的音譯。

至此,生物進化主義及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19世紀90年代前都傳進了中國。《地學淺釋》對生物進化論在華傳播的歷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對晚清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該書多次再版,被列為多所學校的教科書,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等人都受過其影響。梁啟超在《讀西學書法》一書中這樣談到“人日居天地間,而不知天地作何狀,是謂大陋。故《談天》《地學淺釋》二書,不可不急讀。二書原本,固為博大精深之作,即譯筆之雅潔,亦群書中所罕見也。[9]”

達爾文在貝格爾號的航行日記中記錄了他第一次閱讀《地質學原理》一書的情形,達爾文寫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應歸功於學習研究了他的偉大著作。[10]”。此書對達爾文進化論的創立有重要的催媒作用。達爾文在接受賴爾的地質均變論思想與親眼所見的物種變化后逐漸催生出了進化論核心思想——自然選擇理論,有科學史家曾斷言,《地質學原理》和《物種起源》兩本著作是后世稱為進化論思想的兩座高峰。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