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3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微時代”提高新聞教學注意力的思考【3】

武  斌

2015年03月24日16:1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復合教學法應科學規范

高等學校常用的基本教學方法一般是: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實驗實習法、演示法、參觀法、自學指導法、練習法這八種。此外,還有綜合性的教學法如習明納爾法、案例教學法、發現教學法、程序教學法、網絡教學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講授法,它具有效率高、容易操作的特點,可在較短的時間裡,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傳授大量的知識內容。講授法的不足是,難使聽眾以長久地保持注意力。在傳媒課堂上,理論課程因為概念多、知識量大、抽象理性、頗費思量而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從心理認知上,學生誤認為理論“沒用”而導致學習動力消極。如果教師每堂課都採用講授法,自己唇干舌燥,學生昏昏沉沉,玩手機、睡覺、翹課就會成為“一道風景線”。即便是學生自以為“有用”而重視的實踐類課程也會效果不佳。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美國,傳媒院校課堂教學更注重精講多練和師生的互動性。“倘若是每周三課時的課程,教師一般每次先隻講二十分鐘左右,然后師生一起討論一小時,接著便是學生提問或課堂訓練,或模擬新聞發布會,或改寫一則新聞稿和導語,或扮演節目主持人,或擬制一份廣告或公關文案等等。下周乃至下幾周上課的內容,要求學生參閱哪幾本書或文獻,教師事先均有布置,能使學生早作准備。再則,課堂與媒體、相關公司的關系十分密切,甚至如同一家,許多教師本身就來自媒體和相關公司,而學生也自然成為媒體、相關公司的‘常客’,學生參與一線實踐的機會至少在學制的三分之一以上。[2]”

總結美國高校傳媒教學的特點,總而言之就是綜合運用復合教學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反觀我們的課堂教學,講授法較多,復合式教學法較少。在教學實踐中,在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上存在以下幾點缺憾現象:

1.問答法簡單無效。“問答法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機會,能使學生保持較長的注意力和較大的興趣。[1]”按照教育學的規律,問答法要精心設計問題,“問題要恰當而富有啟發性、刺激性,要提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容易混淆、忽略的地方,問題的難度應略高與學生已有水平。[1]”此外,“問題要表達清楚、准確,簡明扼要”[1]。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以講授法為主,插入了問答法,但往往流於形式,比如教師在PPT上呈現一篇范文,或者關於職業道德法規,抽學生輪流起立逐段或逐條朗讀,然后問全班:這個大家都理解了吧?還有一種表現是,教師的提問缺乏設計策劃,要麼是閉合式的問題如:你認為這個法規對不對?學生隻能給予肯定回答,等於沒問﹔要麼是開放性的問題如:請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如何遵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這個問題針對沒有新聞從業經歷的學生而言,過於寬泛、空洞,無法回答。

2.互動教學缺乏科學指導或失控。有教師設計了學生課堂說3分鐘當天新聞的教學環節,但卻刻板地規定隻能說政治新聞。本來這個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新聞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但局限於一種新聞不免失之於狹隘,新聞是研究所有新聞傳播現象,總結其傳播規律的科學,僅僅選擇其中一個種類排斥其余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興趣。還有教師讓學生成立小組,將感興趣的新聞制作成PPT,派一名學生代表上台展示並做解讀,然后班級討論並提問講台上的同學,不限制時間,不做點評。往往半節課過去了,案例解讀哪些是正確的,哪些觀點有誤或者不夠完善,哪些討論提問跑題了或者有謬誤等等,教師隻聽不說,學生雲裡霧裡,不明就裡。在教學中,教師不應放棄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管理控制的責任,將自己的角色與學生混淆而迷失了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上訴案例中,由於教師指導缺位,不做及時反饋,致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隨意,缺乏參照標准,集體無目的無意識現象泛濫,正確的解答(或動作)沒有得到強化,而錯誤的解答(或動作)也沒有及時得到糾正。比如有學生將誕生於1883年的美國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和創辦於1964年的英國《太陽報》還有1999年創刊的香港《太陽報》混為一談,如果教師不及時指正,就會強化全班學生的錯誤知識認知,誤人子弟。

此外,還有一種表現形式是,互動活動頻仍偏離課程教學目標。有教師在教授《新聞理論》課時,針對新聞真實性的章節組織全班學生自願組合成辯論隊,通過對抗辯論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新聞相關理論的認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這本來是很有意義的課堂教學,但持續了兩周尚未熄滅戰火,課堂變成了辯論賽場,延誤冷淡了課程中的其他內容,顧此失彼,違背了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3.實驗實習缺乏明確目標。新聞傳播專業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是學生就業的技能。某獨立學院一廣告學教師在教授《廣告策劃》課程時,設計了帶學生去校園邊的風景區策劃拍攝廣告的實習課,上山之前,教師僅僅提出了宏觀的構想和粗略的要求,並沒有制定具體、細致、明確的針對性規范。結果,學生並不清楚究竟該怎樣做,多數學生索性從離開教室就開始拍攝視頻,最后全班交上來的視頻作業幾乎都一樣,全是對本次活動的紀實性拍攝,如同普通游客的一次旅行記錄,散漫而率性,既不符合紀錄片的要求,也不符合新聞報道的要求,更與《廣告策劃》的教學目標要求相距甚遠,如此課外實踐隻能是虛擲時光,變相游玩。回到課堂后面對這樣的視頻流水賬作品教師如何點評?

實驗實習課如果目標不明確不具體不清晰,其授課結果往往形式大於內容。值得借鑒的是,聞名遐邇的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對每一門課新課程都有明確的規范。例如其核心課程“JOURN4802融合新聞報道”中,對每周實踐作業提出了清晰的目標:“所涵蓋的內容涉及三個報道思路、網頁基礎設計、三張照片、一小時的音頻迷你報道、兩個半小時的廣播報道、將視頻上傳廣播儲存器或將flash動畫添加至網頁、將一到兩個小時的電視報道添加至網頁、最終方案所確定的報道思路等多部分。[4]”

總之,“高等學校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是促進人的發展的過程,具有專業性、獨立性、創造性、實踐性等特點。高等學校教學應遵循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相結合、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直觀性與抽象性相統一、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結合、博與專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等原則。[1]”傳媒產業本身就是一種“注意力經濟”,如果從事傳媒產業人才培養的教師無法在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某種程度上而言,那就是傳媒教育的失敗。

(作者系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網絡傳播學院新聞教研室主任)

參考文獻:

[1] 周川.簡明高等教育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劉海貴.美國新聞傳播教育特色及其給予我們的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9).

[3] 李建新.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發展趨勢探討[J].編輯之友,2012(3).

[4] 陳奕.美國密蘇裡新聞學院“融合新聞”專業探析[J].東南傳播,2011(6).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