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一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人民網>>傳媒>>正文

[學子論文]從健康傳播角度評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賬號對艾滋病的報道

安冬

2015年03月31日16:02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

作為第一個用戶逾百萬的微信媒體公眾賬號,“央視新聞”自2013年4月正式運營以來,在熱點新聞的權威發布與深度解讀以及重大事件的系列報道等方面都呈現出較好的傳播效果,集聚人氣的同時“央視新聞”這一新媒體傳播品牌也在逐步樹立。本文以2014年“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賬號關於艾滋病新聞的推送為研究文本,從健康傳播的視角,試論央視移動媒體平台在健康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可鑒之處,同時指明其在艾滋病這一健康新聞傳播議題中的不足,並給出若干建議,以期其更科學、高效的進行健康傳播,促進民眾健康。

關鍵字:健康傳播 艾滋病 科學性 議程設置

健康新聞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衛生報道,而是一種涉及人們心理的調適、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輿情的變化、相應制度層面的變遷、疾病隱喻之下的身份認同以及跨文化傳播沖突與碰撞的公共危機。①而艾滋病作為世界醫學界的難題,由於人們對其發病原因、傳播途徑、涉及的倫理道德等多年來積累起的誤解與回避,即使媒體關於艾滋病的報道不曾間斷,但受眾似乎陷入“第三者效果”的怪圈,盲目認為關於艾滋病的消息對自己無效。正如戴維森(W. Phillips Davison)所言:人們傾向於夸大大眾媒介消息對其他人態度和行為的影響。特定的消息對你我這樣的人沒有什麼效果,但是一般讀者很可能收到很大影響。②人們普遍認為艾滋病距離自己很遙遠,經常忽視主流媒體對艾滋病預防及感染數據的通報。殊不知目前中國已是全球15個艾滋病感染者最多的國家之一。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個世界艾滋病日,國內有關艾滋病的報道無論從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平台都呈扎堆現象。下表為201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期間“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賬號對艾滋病內容的系列報道。

通過對四篇報道的文本分析,可以得知“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賬號在第27個世界艾滋病日到來之際做了詳細的健康新聞策劃,通過29日、30日對我國有關艾滋病出現的新變化的新聞推送進行造勢,吸引受眾關注此類新聞。在12月1日當天通過不同時間的兩次新聞推送來引導受眾樹立對於艾滋病積極、科學的價值認同,最后以“聯合國的艾滋病規劃署: 2030年終結艾滋病”這一振奮人心的預期來鼓舞大家樹立對預防艾滋病的樂觀心態,最終達到其預設的傳播效果。其在健康新聞傳播中展現出的可借鑒之處如下。

一、健康傳播內容的科學性

科學性是健康報道的本原。沒有科學,就沒有健康報道,它是健康傳播的靈魂,也是健康傳播的基本要求。眾所周知,真實性是新聞不可動搖的基本要求,是新聞的生命;而健康新聞的科學性是新聞真實性在健康報道中的具體體現,它是保証報道真實、准確、客觀的前提。缺乏科學性的健康報道,從根本上就失去了新聞價值。③

在“央視新聞”微信公眾平台針對艾滋病的四篇報道中,可以發現其發布了若干數據,例如截至今年10月,全國已有北京等10個地區報告學生艾滋病感染者超過百人。艾滋病防治全球目標,到2020年實現90%病毒攜帶者自身知情,90%知情攜帶者獲得治療,90%接受治療者體內病毒被抑制,每年新發感染者減少75%等。這些數據便於受眾直觀、准確的了解目前艾滋病的感染現狀及防治目標等信息。同時對於數據的科學性及其來源的可信性,央視新聞也做了詳細的注解,有數據來源:艾滋病綜合防治數據信息系統﹔數據來源:聯合國《快道:在2030年前結束艾滋病流行》報告,人民網、中國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字眼。通過標注權威的數據來源,可以增強報道的可信性,同時兼顧受眾接收心理。最根本的避免了具有科學性的信息由於媒體的傳播而失去科學性,即健康信息報道的非科學性,這是指進入報道領域的信息沒有錯誤,但是由於記者在編碼過程中的疏忽或有意為之,在報道中對信息進行扭曲、夸大、煽情等,導致健康傳播的非科學。④“央視新聞”的數據來源很好的從傳播者層面消解了媒體的傳播內容的非科學性。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