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一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人民網>>傳媒>>正文

“精英意識”與“底層立場”:

[學子論文]微博意見領袖的雙重態度呈現【3】

--基於三個案例的分析

劉高見

2015年04月01日11:1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微博意見領袖的自我呈現

“精英意識”與“底層立場”的微博呈現是用一種微博語言的符號來傳遞的,我們所解的微博意見領袖形象也大多通過這種微博語言的符號傳遞來建構。雖然微博意見領袖擁有親和性這一特征,但是廣大的網民仍然是在微博上通過他們的微博語言來認識他們。“當代許多哲學家傾向於將制造和使用符號視為人的基本特征,卡西爾更是明確地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10人們在使用符號的同時,符號所被賦予的意義是不確定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一)微博意見領袖的印象管理

新媒介技術的特征,使得使用媒介的主體在不同的場域之中,吉登斯認為,通過各種“缺場”(absence)因素的孕育,地點變得捉摸不定,社會生活本身不再是地域的了,而是受到遠距離因素的強烈影響。空間的不在場因素,使得微博意見領袖與普通微博用戶的連接僅僅是一種符號之間的連接。符號互動論的主要代表戈夫曼,利用“擬劇理論”分析認為人際交往之間存在表演的成分。“當一個人在扮演一種角色時,他必定期待著他的觀眾們認真對待自己在他們面前所建立起來的表演印象。”11他又稱之為“印象管理”,並認為,“表演者會掩蓋或部分地掩蓋與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動、事實和動機。”12微博平台作為一個大的“表演舞台”,人人都可以用語言或者圖像來展現自身,也因此可以說,他們所展現出來的自我形象,是其樂於自我呈現的形象。

微博意見領袖,在關注重大的公共事件的時候,在自身影響力的基礎上,發表言論,表達意見和態度。這樣的意見態度往往能夠博得眾多微博用戶,他們選擇民眾喜聞樂見,傾向關注的話題,並轉發或者評論與此相關的微博,引起轟動效應。地產商人任志強,在成為微博的用戶之前,是“任大炮”的形象出現,在媒體和部分民眾的印象當中並不具備親和的形象,在使用微博之后,每天發布的微博數量有數十條之多,他發布的以“心靈雞湯”為主的微博,以及展示“鄰家大叔”的形象迅速在微博用戶當中獲得了大量的好感。不能說,這種形象的轉變完全存在“表演”,但是,微博意見領袖對其在大眾心目中印象的控制是成功的。

(二)微博意見領袖的污名化

自去年8月份,微博大V薛蠻子因涉嫌嫖娼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緊接著網絡推手“秦火火”等人被捕。之后新華社刊發評論《謹防大V變大謠》,稱大V發言要謹慎,以防“給謠言插上隱形的翅膀。”網絡開始整治,在此期間,微博意見領袖遭遇“污名化”的過程,戈夫曼強調,“污名所涉及的,與其說是一群具體的、可以分成有污名的與正常的兩組的人,不如說是一種到處都有的雙重角色的社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至少在生活的某些聯系和階段中參與了這種雙重角色。正常的與有污名不是人而是人們相互關系的外觀。”13理解戈夫曼所說的“污名”問題,從微博意見領袖這個群體遭遇到的信任危機,以及呈現出的缺乏常識,常常在草根群體當中受到揶揄。

微博已經成為表達民意的空間,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討論。即使在重大的議題上,微博意見領袖起到左右輿論走向的作用,但是微博用戶的主體意識的覺醒,以及在常識上的不斷學習,從而可以對微博意見領袖的觀點提出批判和質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微博意見領袖的公信力。微博意見領袖的污名化過程,是在網絡人際交往當中的互動關系的體現。薛蠻子在接受訪談時談到,每天閱讀微博是“像皇上批閱奏章一樣的感覺”,可以想見,微博意見領袖一定程度上壟斷著話語權力。事實上,他們在使用話語權力的同時,會有失偏頗,以至於造成惡劣影響。這個群體的影響力在“淨網”之后得到一定的削弱,但並不沒有完全被消解。微博意見領袖仍然是微博空間裡圍觀中國發展的精英群體。

四、結語

微博意見領袖的興起,在推動社會進程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個群體因其構成部分的精英特征,使得其在微博內容中呈現出“精英意識”,也因為這個群體在關乎底層民眾的生活和權益保障的問題上,能夠在言論上體現出對底層民眾的關懷和幫助,因而其在微博內容中呈現出“底層立場”。微博意見領袖因為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力,在公共性議題上的討論往往會引起許多微博用戶的關注,但是在不經核實隨意轉發的微博內容也遭到了許多質疑。但是,這並不能徹底消解微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筆者在思考微博意見領袖態度呈現上的雙重性之后,認為微博意見領袖在微博前台與現實生活中存在諸多差異,因而提出該群體在構建自身微博形象的時候,存在自我呈現的表演意味。微博語言作為一種符號,既可以說出真相,也可以制造假象,著名符號學家翁貝托`埃科曾論斷:符號如果能夠用來交流,那它們也會用來說謊。14而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戈夫曼同樣研究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而自媒體平台的出現與廣泛使用,更加印証了戈夫曼的理論。戈夫曼指出的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交流存在的虛假成分。但是,他的觀點忽視了個體意識覺醒、主體之間能夠在認識上不斷澄清、虛假不可能長久的存在這樣的事實。因此,微博意見領袖會對輿論產生影響力,但公眾也在不斷培養辨別能力和質疑精神。

本文是基於三個實証分析的案例展開的分析,是在其提供的數據支持的基礎上展開的,事實上對於微博意見領袖的態度的內容分析並沒有進行具體的實証的分析,這也是本文不足所在,也希望在后續的研究中繼續深入。

 (作者系: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

注釋:

1彭蘭.從網絡媒體到網絡社會—中國互聯網20年的漸進與擴張[J]. 新聞記者,2014(4).

2 張志安.中國微博意見領袖研究報告[R].“意見領袖與網絡輿論”圓桌論壇,復旦大學”輿情與傳播研究實驗室”於2012年3月9日發布

3 李彪.微博意見領袖群體“肖像素描”—以40個微博事件中的意見領袖為例[J].新聞記者,2012(9).

4 曾繁旭,黃廣生.網絡意見領袖社區的構成、聯動及其政策影響:以微博為例[J]. 開放時代,2012(4).

5 汪丁丁.什麼是精英意識[E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32004.html, 2010-3-3.

6 同上.

7 吳英女,沈陽,周琴.微博意見領袖網絡行為—“淨網”前后的數據分析[J]. 新聞記者,2014(1).

8 郭於華.傾聽無聲者的聲音[J]. 讀書,2008(6).

9 福柯.無名者的生活.為福柯1978年為他對17、18世紀司法檔案匯編集所寫的一部序言

10芮必峰.人際傳播:表演的藝術—歐文·戈夫曼的傳播思想[J].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11 [美]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 馮鋼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p15.

12 宋林飛.西方社會學理論[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p288.

13 [美]歐文·戈夫曼.污名:關於寵壞了的人的管理筆記[M]. 新澤西,恩格爾伍德·克利夫斯,普林第斯-霍爾

14 [美]阿瑟·伯格.媒介分析技巧[M]. 李德剛,何玉,董潔,周敏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p11.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