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一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人民網>>傳媒>>正文

[學子論文]淺析《良友》畫報中的租界文化元素【3】

楊夕文

2015年04月01日13:41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良友》對中國畸形現代文化之無情揭露

《良友》第85期中,主編用兩個大版面打造了“都會的刺激”這一主題欄目,在如此大的版面空間裡刊登了顯示上海最為熱鬧、摩登、喧嘩、奢靡的物質場景:一位現代曼妙女子濃妝艷抹、衣著大膽(身著開叉接近腰肢的旗袍)。這張圖像被擴大為巨幅照片置於版面的首要位置,其大小遠遠大於周邊以及畫報內其他圖片的尺寸,成為版面展示的主要內容,它被四周的扭著香艷舞姿的歌舞團表演、震耳欲聾的爵士樂隊、跑狗場內黑壓壓的人群等緊緊環繞著,《良友》對其進行了精心的文字標注:

“僥幸的心理,麻醉的享樂,金錢的誘惑———這,都會的刺激,代替了一切努力於正當事業的熱情……

社會的不安使這酒精般的刺激強烈地加增:建設的雄心,愛國 的熱情,在失望的絕境之下,全沉淪在這麻醉的旋渦中去了。失敗者的自暴自棄,灰心者的逃避現實,憤世者的憎恨的報復……全溶合在這刺激的大烘爐中,於是來了搶劫和被搶劫,奸淫和被奸淫,殺人和自殺……

這便是都會刺激所引出的惡果,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在這些刺激裡面有多少嘆息,多少慘叫與哀號!如其說中國有個巴黎第二,我們不知道幸運還是悲痛……”

從這段道德評價中我們看出,對於租界文化,它給上海帶來的繁榮、時尚自然令人心馳神往,但在繁華背后隱藏的金錢的誘惑、麻醉的享樂、僥幸的心理等確是引人深思的,而《良友》對其進行了無情揭露,並呼吁人們正確認識現代文明。

(三)《良友》對恢復中國領土主權之期盼

《良友》編者在第89期還開辟了“如此傷害——上海租界內的國際形象”專欄,裡面寫道“管理權在外國人手裡。在外人統治下的上海租界,操縱著上海的金融、運輸、交通和商業的一切。如此上海!” 中國原本的大好河山被外人瓜分得四分五裂,外國人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為所欲為,打破了原來的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秩序,這是上海乃至中國的悲哀。畫報就國家與民族的話題給讀者以深刻的思考,試圖用這種悲憤的心情喚起民眾內心深處的期盼,興起其愛國的熱情與建國的壯志﹔希望中國再次強大起來,重振雄風!

1931年,“九一八”事件的爆發,徹底擊垮了主張妥協的和平人士的美夢,也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面對如此巨大的國家屈辱,《良友》積極擔負起揭露真相,建立民眾信心,進行輿論抗爭的媒介職責。尤其在內頁以“暴日橫行”等為題編排了多達20余幅照片,將日軍的暴戾行徑與中國人民飽受欺凌的悲苦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更是引起了廣大中國人民拿起武器一致對外的決心和勇氣,為提高國家榮譽感以及民族凝聚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良友》生存在當時強大的租界文化語境之下,一方面受著租界文化的侵染,為讀者呈現出具有租界文化特性的一些元素,另一方面為國難擔憂,關注那個年代的時事要聞,戰況信息,以期激起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也正是這樣,值得欣慰的是,它並不是一味地大肆渲染租界文化,而是在傳播租界文化的過程中發出了深深的反思與悲嘆,用公正公平的報道理念貫穿始終。

(作者系: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楊宏秀,《論租界文化語境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良友>畫報》[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文化與哲學)》,2011年5月,第27卷第3期.

忻平,《從上海發現歷史——近代化進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會生活(1927-1937)》[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37.

吳果中,《<良友>畫報與上海都市文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58.

《良友》畫報影印版[C],上海:上海書店,1986.

李永東,《租界文化與30年代文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張仲禮,《中國近代城市企業•社會•空間》[C],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522.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