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3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網絡時代下新聞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

李星馳 陸威

2015年04月24日16:52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考察一名新聞工作者的重要指標。本文主要從動機、意志、情緒情感、敏感等幾個方面,考察新聞工作者在互聯網時代下應該具備的非智力因素。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動機﹔意志﹔情緒情感﹔新聞敏感

在評價一位新聞工作者時,通常會考慮採訪技巧、理論修養、寫作水平、編輯技術等因素,可稱為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專業素養可歸為個人的智力因素,即人們在認知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記憶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等等。智力因素可通過后天培養形成。①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要考察新聞工作者的個人能力,僅衡量智力因素有失偏頗,人的心理活動還包括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泛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具體而言,可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②全面衡量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必須要考察其非智力因素。

傳統媒體時代,非智力因素是塑造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的重要條件。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工作的外部壞境發生重大變化,對新聞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將從動機、意志、情緒情感、敏感等幾方面,分析互聯網時代下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非智力因素。

一、動機:新聞工作的導航器

古語雲:“人無志不立”。“志”是志向、理想,沒有志向就難有作為。在心理學中,“志”就是動機,是機體喚起的特定需要或願望,並指導其行為指向某個目標活動。③動機決定新聞工作者採取的行為:若以追求事實、真理為動機,其新聞報道便可打動讀者、贏得尊敬﹔若以金錢、名譽為目的,其行為或許會違背新聞職業操守,甚至觸犯法律法規。互聯網時代,新聞工作者必須從思想上筑牢防火牆,抵制各類誘惑,防止不良動機的侵蝕。

(一)不可利用網絡牟取不當利益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今卻有一些新聞工作者為獲取名利,不惜制造謊言、傳播謠言、歪曲事實。2013年以來,“秦火火”“立二拆四”以及周祿寶等網絡“大V”相繼遭到法律嚴懲。他們通過微博等網絡社交平台大量制造並傳播謠言,以此樹立意見領袖地位、實施詐騙以牟取經濟利益。這些網絡“大V”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新聞工作者,但其所作所為卻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敲響警鐘。

利用網絡新聞牟利的“集體化”更為可怕。2014年,上海警方查處了21世紀網涉嫌嚴重經濟犯罪案件,涉案者包括該網站主編、總裁等人,涉案金額高達上億元。這是典型的“新聞尋租”事件,涉案媒體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採取“有償沉默”“有償不問”等手段向各家企業索取所謂“廣告費”。這類行為給新聞業帶來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因此,樹立廣大新聞工作者正確的職業動機尤為重要。

(二)不能陷入“唯點擊率”的泥沼

改革開放后,新聞媒體也逐漸步入市場化的浪潮中,“訂閱率”“收視率”一度成為報紙和電視所追求的重要指標。互聯網時代,媒體市場更大,競爭也更加激烈,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已達到6.32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曾說:“隨著信息的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點擊率”便是衡量網絡媒體優劣最直接的指標,“點擊率”背后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利益是媒體虎視眈眈的目標。

參考“點擊率”指標,媒體不斷改進新聞業務工作,創新經營管理,對媒體而言是好事。但若一味追求“點擊率”,可能會使媒體陷入泥沼。有些媒體使用“聳人聽聞”的大標題吸引讀者﹔有的媒體偏重新聞的趣味性,忽視傳播信息、輿論引導的功能﹔更有媒體以“星”“腥”“性”吸引受眾。嚴重的是,有的新聞媒體不惜以假新聞來獲得點擊率。比如,2013年3月,中國新聞網刊發了一則《深圳90后女孩當街給殘疾乞丐喂飯感動路人》的新聞,經瘋狂轉載后被証明,該新聞的確是某商業展的炒作。可見,假新聞出現的原因就是為了博取“點擊率”,而“點擊率”身后是巨大的經濟利益。

無論是個人牟利或是媒體追求“點擊率”,其根源都是新聞工作者不能樹立起正確的職業動機。互聯網時代下新聞的“把關者”不僅是媒體,也是個人,在新聞實踐中要求新聞工作者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質就是讓新聞工作者形成為人民服務、追求事實的職業動機,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念,自覺抵制金錢、名譽的誘惑。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