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5年4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中國廣電產業走勢及預測【2】

張君昌

2015年05月05日10:35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電視劇產量總體平穩,全年生產完成並獲准發行劇目共429部近1.6萬集,市場交易額超過100億元,與上一年持平。電視劇創作題材更加多樣,貼近現實、關注社會的現實題材成為創作主流。全年生產現實題材劇目達243部8335集,分別佔總部數、總集數的56.64 %和52.52 %﹔歷史題材劇目達178部7383集,分別佔41.49 %和46.19 %﹔重大題材計8部265集,佔1.86 %和1.66%。其中15在播劇目構成社會熱點。

綜藝節目秉持“大片戰略”,現象級節目量價齊升,品牌價值得到釋放。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3》總決選收視率高達6.511,創綜藝節目收視新高,冠名費收獲2.5億元,特約播出費超過4億元,廣告招標超過13億元﹔《奔跑吧兄弟2》拍出2.16億元。湖南衛視《我是歌手2》冠名費2.35億元,第三季拍出3億元﹔《爸爸去哪兒2》冠名費3.11億元,總創收超過13億元。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2》拍下2.5億元﹔《非誠勿擾》2014年冠名費斬獲2.4億元。從策劃、生產、營銷、推廣,高投入、大制作的綜藝節目,成為名副其實的吸金大戶,社會化力量調動充分,貫通全產業鏈。

隨著綜藝節目火爆,帶動明星參與的真人秀節目走俏。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以其高品質,吸引大批粉絲,衍生的綜藝電影在2015年春節賀歲檔上映,狂攬4億元票房。而2014年春節賀歲檔上映的《爸爸去哪兒1》,更是以7億元票房令電影人汗顏,兩度引發綜藝電影“口水戰”。

2014年總局出台規定,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天至少播出30分鐘國產紀錄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紀錄片市場的需求和生產。全年電視上星頻道在播紀錄片835部,佔在播總劇目的13%。現象級大片拉動紀錄片產業升級。《舌尖上的中國2》立項之初便在電商招標,開創“T2O”模式。該片播出第5天,已有580多萬人次在淘寶網搜索美食,“邊看邊下單”成為新穎的營銷方式。

電視動畫片創作落實“十二五”規劃要求,優化扶持方案,實現從數量向質量的轉變。雖然全年產量411部(完結220部),同比下降13.4%,卻涌現了《戚繼光》《英雄馮子材》《翻開這一頁》等較高質量的作品,投資效益明顯提高。杭州“中國國際動漫節”、上海“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北京“國際動漫博覽會”繼續保持較為活躍的交易水平。

2014年延續上一年電視廣告市場趨勢,廣告漲幅連年收窄。全年電視廣告收入1150億元,較上一年增加31億元,增幅2.77%。電視廣告增長趨緩,進一步拉大了各家電視媒體經營實力方面的差距。在廣告營銷和節目創新上,大台大布局多方投入,即使個別節目失利也不傷根本﹔小台大制作風險高,一旦主力資金無法成功變現,則元氣大傷。“馬太效應”使得33個省級衛視加速呈現梯隊排列,衛視集團呈現兩極分化。在2015年2月召開的“總結表彰工作會議”上,湖南衛視放言:2015年廣告創收鎖定100億元,產生5∼6個營收過10億元的現象級節目。筆者預計湖南、江蘇、浙江衛視仍將三足鼎立,北京、東方、山東居中,這六家經營穩定性強的衛視,將與央視主力頻道一起,穩居電視廣告創收十強,與其他處於中下梯隊衛視的距離愈拉愈大。

2014年廣播廣告收入155億元,比2013年的140億元增加15億元,增幅10.71%。造成廣播在傳統媒體廣告市場一枝獨秀的原因,一是廣播沒有像電視那樣受到網絡視頻的正面沖擊﹔二是廣播聽眾收聽節目本地化成為一種習慣,群體穩定性強、忠誠度高,收聽時間沒有明顯滑落﹔三是汽車用戶穩中有增,替代性傳播業態尚未進入實用階段﹔四是廣播廣告刊例花費較小,性價比相對較高,在廣告投放考量中往往得以保留。

由於廣播保持了相對完整的垂直性,圍繞它的產業群漸漸形成。近年來,不少電台抓緊多元產業布局,向新媒體平台延伸廣告營銷和服務營銷,開展線上節目與線下活動的整合營銷,依托節目平台資源拓展產業范圍,等等,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

2014年全國廣電網絡收入822億元,比2013年增加67億元,增幅8.87%。其中,有線電視基本收視費收入457億元,增幅4.34%。付費數字電視收入68億元,增幅15.25%﹔三網融合業務收入64億元,增幅28%。網絡增值服務仍有一定上升空間。

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有線電視用戶數達到2.31億戶,數字化程度超過80%,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步入中后期,為“全國一張網”提供了整合的可能和基礎。2014年5月28日,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線公司挂牌成立。面對長期“劃地而治”、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總體資產評估達1500億元、淨資產700多億元的各地網絡公司,注冊資本僅45億元的國網公司,要想以小博大實現資產並購、整合全國有線網絡,困難依然不小。不過,在融合發展趨勢下,傳輸管道整合已不再是首要問題,關鍵是如何把住出口,做到網絡安全的可管可控可靠。運用高端通用技術,建立集約化、規模化、超媒體化大平台,讓各地廣電網絡進入這個平台實現互聯互通,或成一種新的解決方案。為此,國網公司需著力進行頂層設計,推動規劃引導和爭取政策支持﹔本著用戶至上原則,沿著讓用戶隻需一個融合型終端就能收看、使用有線電視和網絡電視的技術路線,邊整合、邊加快與電信網、互聯網的互聯互通,與上下游服務關聯者建立廣泛戰略合作關系,推動一體化內容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的建設。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