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報業集團自2013年10月28日挂牌成立以來,一直受到全國同行的關注。面對媒體發展的嚴峻局面,一年多來,上海報業集團努力探尋“轉型之機和融合之道”,建設了多個被稱為“現象級”的新媒體項目,同時改造原有的網站、借力發展其它新媒體平台,並且逐步採用新媒體發展帶來的運營理念、表達方式、產品類型、運作流程等方面的轉變,推動傳統媒體(報刊)振興提升,使集團的融合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
我們在實踐中深切感受到:發展新媒體(推動融合發展),要有創新思維,要走出一些誤區。裘新社長在其撰寫的《以新錢新機制辦新媒體 探索媒體融合發展新路》一文中提到:“對於傳統媒體的轉型有一種誤區,認為新媒體是轉型的唯一途徑,是‘救世主’,似乎隻要挂上‘新媒體’的名號,就能擺脫窘迫現狀。事實上,如果放棄原有核心優勢、脫離現實基礎,沒有明晰營利模式、發展途徑的‘新媒體’,這樣的‘轉’,可能是‘空轉’,甚至是‘反轉’,可能會更加迅速地將我們拖入無法轉圜的危險境地。因此,‘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才是傳媒轉型的本質。‘融合’避免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你死我活’的關系,從彼此替代變成彼此融合、共贏。我們發展新媒體,就是要通過傳統報業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技術、平台、終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科學融合,打造新型的主流媒體。”
上海報業集團正是秉持這樣的理念,著眼創新發展,建設新媒體平台,拉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帷幕。筆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切身體會。
要積極主動地作為,大膽進軍新媒體
不可否認,在發展新媒體上,傳統媒體還缺少探路的勇氣、有怕失敗的心理,能做的往往是試試水、濕濕身。現在已經是行動的時候,需要我們拿出在報業迅猛發展期那種求新、敢試、創業的勇氣。試想,如果沒有新媒體的適度生長,融合發展又從何談起,它不可能由傳統媒體唱獨角戲。正是在這種認識指引下,上海報業集團在成立之初,即以實際行動部署進軍新媒體。
上海報業集團制訂的新媒體發展戰略,是最大化地發揮集團的整合優勢,在平台上做集成、做孵化,從產品、項目的單體打造走向圍繞新媒體產業布局和發展模式的頂層設計。
一是優化已有平台,推動解放日報社、文匯報社、新民晚報社等一批自辦網站的升級(簡稱“改造老平台”)。總體上,這些新媒體中的傳統媒體,是向輕型化、個性化同時適應移動閱讀的方向發展,不搞以往大而全。
二是對接成熟平台和技術,力爭在手機報、微信、微博和新聞客戶端等方面發力,全方位布局移動互聯網傳播渠道(簡稱“借力大平台”)。比較受關注的舉動,是與百度公司合作創辦上海頻道,打造“搜索上海的第一選擇”。集團旗下各媒體一年多來先后開設160個官方及垂直細分的微信公眾號,形成一批用戶過萬的微信矩陣(《新聞晨報》的官方微信用戶已達60萬,居上海媒體之首﹔而它的官方微博,“粉絲”超過1500萬)。對此,筆者有個形象比喻,叫“戶戶點火、村村冒煙”。有一些運作良好的微信公眾號獲得上海市委宣傳部的資金支持(每年10萬元)。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