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記者》>>2015·第3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聞業的黃昏還是黎明?

——羅伯特·皮卡德談變化中的新聞生態系統

李莉 胡馮彬

2015年05月20日13:15  來源:新聞記者  手機看新聞

現在是新聞業的黃昏還是嶄新的黎明?歷史已經表明,我們最好不要將問題進行非此即彼的概念化,那會將非常復雜的計劃和發展簡單化,並導致對宏觀背景和關鍵細節的忽視。事實上,我們正在經歷的既非終結也非黎明,而是兼而有之。新聞業中出現的那些歷史的、社會的以及經濟上的語境變化說明新聞業正處於轉型,而不是消亡之中。

前不久,傳媒經濟學家羅伯特·皮卡德(Robert G. Picard)在《新聞學研究》(Journalism Studies)上發表新作《新聞業的黃昏還是黎明?》(Twilight or New Dawn of Journalism?),對當前新聞業的危機與轉型做了獨到的分析。

羅伯特·皮卡德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傳媒經濟學家和政府媒介政策專家,《傳媒經濟學刊》的創始人及主編,他的《媒介經濟學:概念與問題》《美國報紙產業》等著作已經翻譯成中文出版,為我國讀者所熟悉。皮卡德教授曾在歐美多所知名大學任教或從事研究工作,現任職於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在這裡,我們把皮卡德教授文章中的主要觀點進行譯述,與國內同行分享。

21世紀西方世界的報紙、新聞機構和其他新聞供給方正面臨著與日俱增的商業挑戰。市場的飽和、對新聞不感興趣受眾的流失、大眾傳媒商業模式有效性的降低、經濟危機的延遲效應,以及數字競爭者的加入,這些影響因素的合力使新聞機構遭受重創。

這些技術和傳播經濟層面發生的變革,正在破壞那些曾經讓西方媒介發財致富的傳統金融形態。數字化已經動搖了建立在對分銷平台、受眾和大廣告客戶實施高度壟斷基礎之上的商業模式。同時,這些變化還為新聞信息和報道評論的更多提供者以及相關接入平台的搭建者帶來了發展機會。這些綜合因素奪走了新聞產業中老牌企業的財富,造成了新聞機構的利潤低下、裁員和重組。

理解當前形勢並非易事,媒體和學者都沒有提供太多有價值的解決方案。目前,大部分關於新聞產業的報道都是一些狹隘的八卦趣聞,過度關注記者就業問題卻不重視相關的社會影響和發展機遇,還有一些關於新聞變化的報道讓人覺得流於表面,不夠公允。與此同時,學者們的相關研究也備受質疑,因為他們提供的歷史維度的或可資比較的背景材料非常有限,也缺乏能夠說明這些變化所產生社會影響的有效証據。因此,目前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觀念,即認為傳統新聞供給方和高品質新聞正在逐漸衰落,我們正在見証一個曾經讓公眾知情並維系民主的新聞時代的落幕。

那些過去對新聞業抱有美好幻想的評論家如今捶胸頓足,為新聞業終結的來臨唉聲嘆氣,可事實並非如此。

變革產生機遇

改變是確鑿無疑的。二十世紀末那種新聞業普遍盈利的時刻已經結束,但事實上那只是新聞供給發展長河中的一個歷史瞬間而已,絕非常態。媒體的廣告收入正在減少,這種趨勢讓記者和資本家們一樣唏噓感慨,因為他們都在乎個人利益。

但是,生態系統的變化並不意味著制作高品質新聞的機遇消失了,只是這種機遇不同以往,我們需要嶄新的方式來提供高品質新聞。有趣的是,當記者和社會批評家還在對新聞機構的利潤損失深表痛惜之時,媒體公司管理高層中卻滋生著樂觀主義的情緒,而且正在醞釀運營和融資上的新型方式。請參考以下事例:

● 2011年,由於數字訂戶量的持續增加,《紐約時報》的讀者收益超過了廣告。讀者開始願意花大價錢購買高品質新聞,雖然廣告收益相應有所減少。盡管挑戰重重,《紐約時報》在2013年實現了五年來首次給投資者分紅。

● 加拿大《環球郵報》目前擁有30萬的印刷版讀者和10萬的數字訂戶,是加拿大進行數字新聞收費的多數報紙成員之一。

●倫敦《泰晤士報》如今有大約40萬的紙質版訂戶和大約13萬的數字訂戶,數字訂戶每年支付104~312英鎊不等的費用。

各種基金會正趨向於為特定報道類型提供資金,傳統新聞業已經從中受益:

●《洛杉磯時報》獲得了100萬美金的資助來強化對移民和社群問題的報道。

● 《邁阿密先驅報》《西雅圖時報》《費城問詢報》《得克薩斯論壇報》以及《聖路易斯郵報》都得到了“凱撒健康新聞”的撥款,用於提升有關衛生保健問題的報道。

眾多數字新聞創業公司和運營在線網絡的小型媒體公司也在發展壯大:

● 數字調查新聞網站——法國的Mediapart已經擁有6.2萬訂戶,稅前收入達到600萬歐元,並於2013年創造了700萬歐元的利潤。這家網站影響巨大,已經扳倒了過去兩屆法國政府中的部長級官員。

● 《阿肯色州時報》——美國中部的一家非主流周報,而且是首家運營每日在線網站的非主流周報。這一網站由數字會員提供資金支持,目前擁有600名會員,能夠為網站發展提供6.6萬歐元。

●“聖路易斯信標”——一家正在與地方公共廣播合作的在線網站。2012年它平均每月吸引6.6877萬名訪客,還有6400名推特追隨者,主要提供每日及每周的數字時事通訊。它的運營預算超過了50萬美元,主要靠私人捐款。

綜上所述,這些發展並非新聞供給末日來臨的跡象,而是新聞記者和媒體適應新環境,重獲新生並追求新機遇的信號。

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