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記者》>>2015·第4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用戶真的需要定制新聞嗎?【3】

——一項基於荷蘭媒體與受眾的調查

熊錚錚

2015年05月21日14:14  來源:新聞記者  手機看新聞

3.分享時要區分社交媒體與新聞媒體

NOS新聞正在尋找在社交媒體上呈現新聞的最佳方式。NOS網站上的新聞會自動同步到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自從NOS意識到不同的新聞平台需要不同的發布方式,他們就開始極力迎合受眾在不同平台對新聞的需求。他們在Twitter上發表比NOS新聞標題更詳細,內容更豐富的推文。在Facebook上,他們迎合其社交性特征,把受眾看成一個團體,發布簡短的、伴有吸引眼球插圖的新聞,並就此征求受眾的建議。業內人士指出,正是由於Facebook“社交”的本質,致使尋找恰當的新聞發布策略成為一個挑戰。相比之下,Twitter就簡單許多,因為它自身更像是一種新聞媒體。

我們的調查也証實了這一觀點。隻有17%的Twitter使用者不希望在使用中看到任何新聞,而在Facebook的使用者中,這一比例則高達49%。大部分人(78%)將Facebook作為與朋友聊天的工具,隻有極少部分人在Facebook上閱讀(14%)、分享(14%)、討論新聞事件(12%)。即使有些人在Facebook上分享新聞,通常也是些有趣的、娛樂性強的內容。相反,在Twitter上閱讀(46%)、分享(30%)以及討論(27%)新聞事件的比例則大大增加。新聞在Twitter中確實扮演著一個相對重要的角色,而Facebook則更傾向於是一個分享個人故事的平台。不難得出結論,正確地區分不同社交網站的細微差別非常重要。

4.新聞不僅僅是信息

雖然我們調查的重點是“定制新聞”,但我們仍對那些不希望完全按照個人的喜好和習慣來定制新聞的人群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對於他們而言,新聞是手段而非目的,以架構其日常生活或為了其他社會性原因。

首先,3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家時會收看新聞。Jantie會邊看新聞邊准備晚餐,新聞往往會成為她烹飪中的背景音﹔其次,35%的受訪者喜歡和他人一起收看新聞並互相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時,重要的就不再是把新聞內容作為信息來源,而是把新聞作為社交談資。當新聞成為構建理想人際關系的媒介時,個人的喜好就暫時被擱置一邊了﹔最后,有32%的受訪者認為關注新聞是為了在聊天中尋找話題。這種情況下關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新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關注大眾認為重要的熱點話題。這時,就凸顯了“隱性個性化”的作用。Marjolijn和親戚朋友聚會時總是先瀏覽一遍最新的體育和娛樂新聞。他並非真的被這新聞的內容所吸引,只是不想在大家談論這些時一直重復:“啊,是麼?我不知道。沒有聽說啊……”這樣掃興的話。所以,當新聞履行這種“交際功能”時,人們就不想根據個人喜好定制新聞,而是希望能夠訂閱新聞,這樣如果他們有需要的話就能夠隨時隨地進行查看。

5.老習慣,新習慣

新的媒體平台使大家有了搜索新聞的習慣,研究表明,這些習慣和傳統的閱讀習慣是並存的,比如觀看晚間新聞。意外的是,研究還表明,傳統的新聞閱讀習慣在新媒體上也得到了保持。受眾表示,在筆記本上看NOS定制新聞能夠讓他們自由地調配時間:“你不需要為了收看新聞而在播出時間放下手邊所有的事情。”但是,即使新媒體佔據了一席之地,受眾仍然喜歡在每晚7點准時收看新聞,這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同樣的,每天早晨在iPad上收看新聞也成為了受眾的習慣。

有學者表示,電腦將逐步取代電視的功能。但我們初次採訪55歲的Joan時,她顯然不支持這個論斷。她認為電腦的音效及畫質遠不及電視,並且她也從未想過在iPad上收看新聞。然而三個月后她告訴我們她確實開始在iPad上收看NOS定制新聞,但大多是在周末她不確定播出時間時。如果新媒體不能取代傳統媒體,那麼我們的研究就表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是相互交織的。我們的調查研究旨在關注數字化是如何促進或是抑制了新聞消費的新習慣和新模式,以及新聞機構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化。

結論

新聞機構為了防止落伍,時刻跟進技術的發展。雖然技術使用戶根據喜好進行新聞定制成為可能,但是研究表明,受眾對新聞的個性化定制或者參與,興趣有限。受眾所渴望的是控制權:可以隨時隨地查閱任何所需新聞,擁有選擇的權利而非不得不做出選擇。這種控制意味著,(1)新聞應該容易地、單獨地被獲取﹔(2)新聞應該允許隨時被忽略﹔(3)新聞應該以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現,受眾不想被泛濫的信息淹沒。比如,超鏈接的方式可以幫助受眾滿足這一需求,它使得受眾能夠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內容﹔(4)新聞應該接受新聞機構的把關,根據相關性和實事性來篩選新聞。受眾希望一眼就能看到最重要和最新的新聞。用戶認可這種新聞篩選是專業行為而非家長作風。他們期望從專業的新聞機構享受新聞定制服務。雖然用戶可能不會點擊大多數的新聞標題,但他們也希望能意識到這些新聞故事的存在。用戶希望可以在任何時間點都能選擇符合其需求的新聞。

(作者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

(本文原題為“Tailor-made news Meeting the demands of news users on mobile and social media”,作者Tim Groot Kormelink、Irene Costera Meijer,原載於Journalism Studies,2014年第15卷第5期。)

上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