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沉浸傳播:處處是中心  無處是邊緣——

對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總結與思考【2】

陳力丹 丁文鳳 胡天圓

2015年06月02日13:28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二)傳播無所不能:消除娛樂、工作和生活的邊界,雲計算整合一切

1955年,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鐘,一種是雲。鐘就是內外界線清楚,用不同的零件構成,有分工,可以畫出藍圖,可以不斷優化,可以復制﹔雲沒有一模一樣的,沒有界線,內外一致,沒有分工,無法復制,每朵雲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5]現在,充分挖掘“雲”的價值,未來無所不能的傳播將成為可能。

作為老牌的互聯網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雲”提供商的微軟,在大會上推出Office365,不僅包括Office應用程序,還包含企業郵箱、在線視頻會議、文檔協同編輯等諸多功能的雲辦公軟件。該軟件可以讓員工隨時進行使用和管理方面的點評及互動,娛樂和工作的邊界慢慢消失。

1.“互聯網+”

以雲計算技術為依托,所有行業都可以利用互聯網創造新模式,“互聯網+”不斷創新涌現。“+”是指各種傳統行業。

互聯網正在改變和塑造所有的產業:銀行、醫院、教育、交通……如果過去20年經歷的是消費者互聯網時代,那麼未來20年人們將迎接產業互聯網時刻的到來。為了迎接這個時刻的到來,諸多企業已經開始行動。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正打造電視秘書計劃:“打造一個健康的互聯網電視生態圈,讓老百姓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需求長期便利地獲取所需要的高品質電視內容。”SOHO中國將互聯網與房地產相結合,准備推出一個具體產品,預計今年2月產品將正式上市。

2.信息即搜索

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無所不在的互聯性越來越深地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湯森路透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史密斯認為,“隨著系統和原則重新確立,互聯網將成為‘互聯網們’”。依托雲計算等技術重新確立支撐,未來隻要物體轉化為信息都可被搜索。

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在峰會上談到,未來搜索的概念和最初PC時代的概念不同,將幾乎等同於智能。PC時代人們只是根據網頁的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上傳,隻能在PC上進行內容的搜索。未來的搜索是一種對人的關系,或者說社區和人的關系,又或者說對某些物品的搜索。所有自然界人類的語言和交流,或嵌入互聯網的物體,隻要能轉化成信息,都能成為可搜索的對象。從“媒介即訊息”到“信息即搜索”,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費力程度降至最低,實現了傳播的無所不能。

3.智能生活與智慧城市

未來社會利用雲技術把過去分布在各個角落裡的內容聚合成一個統一的網絡,從而使分散在每個人身上的各種有價值的、在傳統社會無法利用的資源,在互聯網上被發現、被激活,被激活的資源反映到裝有芯片的可穿戴設備上,給人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

以往的政府信息化以縱向建設為主,難以實現跨部門的數據共享。未來依靠雲技術,可以將所有資源有效連接在一起,擺脫對電腦等的物理性依賴,給所有媒介一個統一的、永遠在思考的大腦,打破娛樂、工作和生活的邊界,幫助人們解決迫切而現實的問題。

(三)傳播以人為中心:個性化定制,回歸人的本質

沉浸傳播使得“媒介人性化”,傳播以人為中心,傳播形態和組合方式因人而變。人是積極駕馭媒介的主人,人在其中發號施令,創造媒介的內容。對別人創造出來的內容,人們擁有空前的自主選擇能力。[4]51這次大會就此描繪了未來傳播的特點:

1.個性化定制

馬雲認為:“互聯網時代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體驗。體驗是這個時代了不起的技能,這個技能不是工程師擁有,也不是老板擁有,體驗是這個時代的人的情商造成的,情商是讓人家舒服,讓客戶舒服,讓合作伙伴舒服,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了。”在他看來,用戶要的不是服務,而是體驗。

“服務”是指為他人做事,不以實物的形式而是以提供勞動的形式滿足他人的某種特殊需要,並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體驗”則是用自己的生命來驗証事實,感悟生命,留下印象。體驗到的東西使得人們感到真實、現實,並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使人們可以隨時回想起曾經親身感受過的生命歷程,也因此對未來有所預感。相較於體驗來說,服務雖然已經考慮到受眾的需求,但立足點仍是傳播者。運營商將所有的服務展示出來,消費者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服務結束代表著運營商與消費者的關系終止。而體驗完全是一種用戶自主的行為,經營商引導用戶沉浸在其中,在瀏覽網頁時不自覺地參與到各項活動中,營造出“我的世界我主宰”的氛圍,讓用戶感受到主人公的自豪與驕傲。

在提高用戶體驗舒適度方面,阿裡巴巴將目光聚焦到女性身上。阿裡巴巴46%的員工、36%的管理層及23%的高級管理層均是女性,馬雲在演講中估測,阿裡巴巴可能是全世界女性最多的公司。在他看來,男性更多的以自我為中心,而女性更懂得換位思考,懂得怎麼服務別人、理解別人、支持別人。因此,女性在體驗方面呈現出更多的優勢。

未來大規模的個體信息定制將成為可能,媒體將變得更加智慧,更能滿足人們個性化、情景化的需求。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人民網董事長馬利就媒體轉型展開探討,她認為媒體必須把用戶作為最重要的資源,以滿足用戶需求作為一切的出發點,打開邊界,構建、創造共享的平台,這才是今后媒體發展的方向。用戶本位的觀念決定了雲時代媒體平台化、可視化和定制化將成為新特點、新趨勢。

互聯網憑借強大的連接功能,正在重新整合社會、市場等資源,重構新聞機構組織流程與商業模式,實現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所說的“無縫體驗”。這種體驗充滿個性,不會造成信息恐慌,讓用戶沉浸在其中,產生共鳴,新聞生產可以朝著健康活躍的生態方向發展。

2.回歸人的本質

在未來互聯網發展方向上,參會的互聯網大家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小米創始人雷軍認為,“手機和人的關系將越來越親密,就像人的一部分,就是你的親密伴侶,也許有人會和手機結婚吧”。馬雲則宣稱“不會搞純技術,而會利用技術來服務社會經濟”,強調阿裡巴巴的職責是幫助人在互聯網時代生存下來,讓技術服務人類,讓技術溫暖起來。不管是技術變革還是互聯網方向,都應該保証健康和快樂。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認為雷軍和馬雲的論爭沒有實質性價值。他提出,隨著媒介形態的發展,5年內手機與電視沒有任何區別,也沒必要進行再區分,“所以你們5年之后的輸和贏已經沒有意義了”。智能化趨勢使技術可以實現對人的感知,比如通過移動屏幕的3D裸眼技術,以虛擬現實的方式使消費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商品。

從以上三位企業家對互聯網發展方向的認知來看,他們強調人與技術的緊密聯系,但又存在一些差異。雷軍的觀點較為激進,強調移動互聯的重要性,認為手機與人不可分離,未來手機就是控制其他終端的遙控器,雖然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起到了為用戶服務的作用,但也導致將人牢牢捆綁在手機上,產生重度的手機依賴,這不免有被技術異化的趨向。劉強東和馬雲的觀點較為一致,表示所有技術的進步歸根到底都是在為人服務,技術越發人性化。

筆者認為,互聯網發展的根本目的始終是服務人類,互聯網技術與人的關系應該越來越密切,科技最大限度地為人們提供最便捷的生活,延伸了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使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空前強大。但技術僅僅是工具,它的運用應在人的可操控范圍之內。正如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所說:“互聯網顯示出智能、融合、人本的新特性,智能主要體現在交互更深,融合主要體現在跨界更多,人本主要體現在更加以人為本,即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生產、消費的全過程,在參與生產決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角色。”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