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014年12月中旬開始,全國新聞戰線廣泛開展了“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行進中國·精彩故事”,進一步深化拓展了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作為河南報業市場的重要一員,大河報通盤謀劃,制訂詳細方案,把“走轉改”主題採訪活動作為媒體融合發展成效的一次檢驗、作為進一步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一次練兵,努力構筑立體化、互動式的傳播體系。在活動中,大河報新老媒體強化互融、互補、互動,實現素材一次性採集、內容多平台生產、信息多渠道發布、效果全方位呈現,創新講好故事的採編方式、傳播渠道、產品形態,實現講好故事與融合報道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關鍵詞】走轉改﹔常態化﹔新媒體﹔互融互補
一、把“走轉改”意識內化於心
(一)認識是先導,形成內動力
常言道: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是認識的體現。要辦一份主流大報,實現主流報紙轉型的長遠目標,必須調整新聞理念,不僅要有激情,更要有理性和厚重。
作為一份市場化的都市報,其讀者定位是普通大眾,其新聞需求也更多地來自基層,大河報在多年的實踐中深知,基層是新聞的富礦,群眾是報道的主體,社會生活是新聞報道的源頭活水。尤其是近年來社會和新聞傳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走轉改”是傳統媒體避免記者成為“宅記者”“電記者”的靈丹妙藥,是傳統媒體增強公信力、影響力,應對新興媒體挑戰的必然選擇。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大河報從不將“走轉改”活動作為上級的要求、外在的要求而消極對待,不走過場、不應付差事,而是採取措施,建立“走轉改”長效機制,最終使“走轉改”活動產生內動力,並轉化成編採人員的一種本能追求,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早在2011年8月,大河報第一期選派4名年輕記者進駐鄭州市幾個社區,實際“挂職”編外“社區副主任”,推出了《小巷總理》欄目。隨后,大河報在鄭州市內的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管城區、惠濟區分別建立了10個青年記者社區實習基地,讓年輕記者定期到實習基地,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從而轉變工作作風。與此同時,組織一批80后年輕記者深入老區、邊區、產業集聚區及城市中比較艱苦的行業崗位深度體驗生活,開辟《80后,GO!》專欄。這兩個專欄不僅鍛煉了年輕記者,更成為大河報“走轉改”活動中的“名專欄”,受到了上級宣傳部門和讀者的肯定和贊揚。2013年10月,《大河報》推出了系列“記錄小人物,展示大時代”體驗式報道《他生活,我世界》欄目,也受到讀者廣泛好評。2014年3月,“大河生活互幫團”成立,大河報記者和互幫團成員一起,進社區入學校,民生服務再上台階。
為搞好這次“走轉改”“行進中國·精彩故事”活動,大河報兩次召開中層干部以上人員參加的會議,統一思想和認識,明確提出要把這次“走轉改”活動提高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實現強國富民的“中國夢”高度上來認識,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與在全省開展的“我為正能量代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活動相結合﹔堅持新聞報道及宣傳工作中黨性與人民性的一致性,牢牢把握新聞輿論正確導向,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堅持新聞報道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反映民意、關注民生,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要把這次“走轉改”大型採訪活動,作為大河報實現對年輕記者、編輯隊伍業務素養的鍛煉和培養的契機,作為實現在新形勢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提高報紙競爭力的有益探索和檢驗,從而推動《大河報》作為主流媒體實現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
(二)制度作保障,推動常態化
正如任何工作要取得實效都離不開制度保障一樣,“走轉改”活動要想常態化,也必須要有制度的保障,隻有這樣才能避免活動淪為一陣風。
1.建立組織制度,強調領導垂范
拿此次“走轉改”“行進中國·精彩故事”活動來說,大河報領導班子首先確定了組織制度,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由報社社長王自合、總編輯楊青任領導小組正、副組長,班子其他成員為小組成員。同時明確了活動報道小組的職責:一是每周召開一次“走轉改”專題匯報會,及時發現典型,梳理線索,總結推廣好的做法﹔對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整改解決。二是活動期間,旗下各班子成員每人至少有一個以上的蹲點聯系點,必須到各地市基層調研、採訪,並拿出調研、採訪的文字材料,且要署名發表。三是啟動“總編帶隊蹲點行”大型採訪活動,由總編、副總編分別帶領年輕記者深入基層,和採訪對象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基層群眾的生活,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感染力、富有建設性的報道。
2.完善和規范相關制度,發揮指揮棒的作用,讓編輯記者嘗到“走轉改”的甜頭,從而確保“走轉改”常態化
正如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素萍在肯定大河報“行進中國·精彩故事——都市追夢人”報道的同時所寄予的希望那樣:“報社要從考評上大膽鼓勵這些扎根基層、‘帶著泥土芳香’的記者和報道,讓他們多得分、受鼓舞,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大河報在建立和完善“走轉改”制度方面的主要經驗為:
一是規范版面制度,保障“走轉改”稿件有充足的載體:對於“行進中國·精彩故事”的稿件,要在紙媒中設有固定欄目、在重要版面刊發,確保其在版面上唱主角﹔在大河報新媒體不同媒介分別開設“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專題、專欄、主頁,並強力推出,為記者走基層的鮮活稿件提供充足的載體。
二是完善“走轉改”考核激勵制度:發揮指揮棒導向作用,堅持“走轉改”業績評價、評先評優等方面優先的政策措施,規定在每周一星評比、每月的總編輯獎評選上,要向那些來自基層、鮮活的報道傾斜,加獎金﹔對記者採寫“走轉改”稿件的考評打分上,要酌情予以放寬尺度抬高級別,尤其對於來自基層、文風清新、內涵厚重的稿件要敢於打高分,發揮好考核的引導激勵機制﹔對於因版面所限等客觀原因造成記者稿件不能充分報道的,酌情予以補分﹔對下基層時間較長而與出稿率不成正比的記者,所在部門可拿出具體補助意見,交由考核部門和辦公室審核后予以補助,不能讓走基層記者吃虧﹔對於節假日“停刊不停報”期間記者下基層在新媒體播報的報道,給予紙媒同等打分待遇等。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