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在自身成長為成熟的平台性媒介的過程中,也促進了整個傳媒領域的媒介融合,並給紙質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互聯網是一種處在變革中的業態,當下的發展趨勢就是由“Internet”時代過渡到“Afternet”時代。紙質媒體的轉型發展應緊隨互聯網邏輯的變化所帶來的機遇,把握“后(厚)網”(“Afternet”)的A(Automatic,自動化的,不假思索的)、F(Flux,變動)、T(Trial,試驗)、E(Ecology,生態)、R(Reconstruction,重構)、N(Neighborly,鄰近的﹔友好的)、E(Embed,嵌入﹔深信、強烈感受)、T(Touchstone,試金石)等八個特點,將互聯網已經帶來的和將會帶來的沖擊波看作水波——如航船般順水推舟﹔或是將其看作風波——如航機般逆風起飛。
【關鍵詞】互聯網﹔“后(厚)網”(“Afternet”)﹔紙質媒介的轉型
互聯網的發展之一就是已漸次成為較為成熟的平台性媒介,具有整合媒介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的巨大力量。對於傳統媒體而言,你可以選擇不轉型為新媒體,但卻需要了解互聯網的思維和邏輯,融入互聯網之中,在為互聯網貢獻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本文將從分析互聯網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沖擊入手,進而分析互聯網日益走向“后(厚)網”(“Afternet”)的趨勢和特點,並以紙媒為例探尋傳統媒體在互聯網大系統中的定位和價值所在。
一、變動中的紙質媒體——互聯網帶來的三輪沖擊波
(一)互聯網帶來的三輪沖擊波
互聯網的業態始終處於迭代和升級的過程中,迄今為止,這些迭代和升級至少已經為紙質媒體帶來了三輪沖擊波:
1.Web1.0沖擊波
以門戶網站為突出代表,以海量信息、超級鏈接和免費獲取相結合的模式對紙質媒體形成沖擊。在這一階段,紙質媒體因信息內容數量有限、出版時間固定、有償閱讀等原因而受到一定的沖擊,但由於政策對網絡媒體新聞信息發布的限制和網絡媒體自身的內容質量較低,紙質媒體仍處於享受制度紅利和利益保護的“安全島”內。
2.Web2.0沖擊波
以微博、SNS為突出代表,以自媒體和弱社交關系相結合的模式對紙質媒體形成沖擊。在這一階段,技術的發展降低了自媒體的使用門檻,使普通受眾擁有形式上平等的大眾傳播的可能性,憑借弱關系形成自己的傳播影響力。這使普通受眾的表達欲、參與感大大加強,也使普通受眾對紙質媒體的內容要求越來越高,價值感受越來越低。
3.后Web2.0沖擊波
以微信為突出代表,以自媒體和強社交關系相結合的模式對紙質媒體形成強勁沖擊。在這一階段,普通受眾成為真正的用戶,自媒體融入了用戶現實生活的社交關系之中,網絡現實化和現實網絡化搭建起立體的強社交關系,使得內容傳播構建了以關系渠道和情感渠道為其“最后一公裡”的傳播通路,截斷或架空了傳統媒體的傳播通路,使傳統意義上有效的傳播渠道失靈,同時也使得網絡社交擁有更強的現實性,並且通過整合其上的多種應用,也使自媒體承載的復合價值倍增。在用戶社交關系方面的零介入和在關系渠道、情感渠道方面的低水平,使紙質媒體的處境風雨飄搖。
(二)“新媒體化”——目前紙媒應對互聯網沖擊的策略
自Web1.0時代,就有一些紙質媒體走向互聯網,創辦了官方網站、電子版報刊等。而隨著新媒體領域的不斷發展,紙質媒體也在不斷調整,希望適應新媒體的發展,留存自身價值。
這些應對策略主要可以分為三種:一是依靠補貼勉強維持運營﹔二是休刊或停刊﹔三是實現完全“新媒體化”或引入新媒體。三種應對策略並非截然分開,許多紙質媒體曾先后或正在同時採用這些策略。首先,依靠補貼勉強維持運營,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單純依靠輸血而沒有造血功能的紙質媒體勢必失去生機與活力。長此以往,此類媒體也會成為傳媒整體發展的包袱,阻礙傳媒業的進步與創新。其次,休刊或停刊的決策,如果是在紙質媒體不斷轉型失敗和嚴格的評估后權衡利弊作出的判斷,亦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從傳媒經濟的角度來看,這一決策將媒體內部的原有資源、資本再度融入傳媒市場,交由市場來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所以,這一決策雖然略顯悲傷遺憾,卻是在把握改革的窗口期,為媒體人員和各類資源創造了新生的希望,也有利於傳媒領域整體的良性發展。再次,許多紙質媒體在進行完全“新媒體化”或引入新媒體的努力,許多報社、雜志社都創辦官方網站、出版電子版、創辦手機客戶端、建立官方微博、設置微信公共訂閱號。這些“新媒體化”的做法,誠然是紙質媒體為適應媒介發展的潮流而做出的努力,但這些嘗試究其根本只是讓紙質媒體成了“仿新媒體”“偽新媒體”,卻沒有成為真正的新媒體,紙質媒體只是將原有的內容生產方式沿用到新媒體平台上,將原有的一整套人員、機構、運作機制搬到了互聯網上,這些做法暴露了紙質媒體在“新媒體化”過程中的無力,帶來的則是紙質媒體優勢資源的損耗——將優勢內容資源的壁壘打破,方便了新媒體的復制和轉載。而紙質媒體在新媒體方面新增的經營范圍、新增的各方面投入,對大多紙質媒體而言更是一種“范圍不經濟”,沒有帶來與投入相符的有形、無形回報。
其實,紙質媒體應明確確定自己在互聯網中的位置和坐標。新媒體發展勢頭雖盛,卻不一定適於紙質媒體的發展。而互聯網時代對紙質媒體的要求,也並不是讓所有紙質媒體都變為新媒體。紙質媒體在傳媒海洋的浪潮中,要把握主要洋流、風向的規律,不能輕易轉變航線。對於紙質媒體而言,應結合自身情況,對自身擁有的各類資源進行科學、嚴格的分析,仔細盤點手中握有的武器,最終實現完全的轉型或完全的堅守,切忌“騎牆主義”和“爬行主義”,如此才能適應當下互聯網和未來“互聯網”的發展要求,真正融入未來的傳媒新生態之中。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