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根本,一是我國版權保護相關部門還未對其作出政策支持﹔二是中國讀者還沒有養成網上付費閱讀的習慣,2012年進行的第九次全國閱讀調查發現,隻有41.8%的中國網民表示可以接受付費才能下載閱讀電子書這種閱讀方式,但他們心目中,能接受的電子書的價格也是有相應的額度的,大體上的趨近於3.5元。相對國外對版權的重視,我國對數字出版的保護只是冰山一角。
3.著作權保護機制不健全。我國版權法本身就不健全也存在著很多漏洞,而數字出版的興起更是讓這些漏洞明朗於人們的面前。我國在數字出版的起步較國外落后很多,使得許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打起了法律的擦邊球,行走在違法犯罪的邊緣。縱觀我國現有的著作權法律保護體系,只是初步形成了以《著作權法》為基礎,以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等,作為補充的版權法律法規的組成部分,但是填充式的補救措施根本不能起到實質性的解決效力,導致數字出版領域缺乏統一的標准。對不法分子不能起到打擊和懲處的作用。
4.數字出版高素質人才的缺失和網絡監管不力。目前,我國數字出版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數字出版產業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短缺,特別是高級管理人才、高級營銷人才、高級策劃人才的培養更是跟不上數字技術發展的腳步,致使管理層和數字出版物本身的內容和技術脫節。數字出版機構不能和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形成緊密聯系的整體,獲取數字出版領域的最新成果不及時。另外,新聞出版、外宣、公安、通信、“掃黃打非”等部門的協調、溝通和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監管能力、執行能力和技術保障水平落后[3]。
三、如何應對數字出版環境下的盜版問題
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2014年12月公開表示:“網絡上的音樂、視頻、軟件是海量的,給知識版權保護增加了難度,但版權局堅決打擊惡意侵權的行為,絕不手軟。”
盜版和偷竊一樣,都是未經他人允許而將其成果據為己有的非法行為。詹姆斯·羅威爾說過:“十戒不會改變,偷竊永遠是偷竊。”如何加強盜版防范是目前數字出版面臨的緊迫性問題。社會各界應從四方面著手。
(一)加強立法執法力度,讓盜版行為無路可走
關於數字版權法律的建立,世界各國都作出了努力。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計算機網絡著作權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通過網絡參與他人侵犯著作權行為,或者通過網絡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犯著作權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其與其他行為人或者直接實施侵權行為人的共同侵權責任。”第五條規定:“提供內容服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明知網絡用戶通過網絡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者經著作權人提出確有証據的警告,但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后果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其與該網絡用戶的共同侵權責任。”2005年公布的《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也成為重要的法律依據﹔2009年12月公布的《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了侵權者的民事責任[4]。
而最具影響力的是1998年美國頒布的《美國數字千禧版權法》[5],在國際數字出版方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該法律注重對著作權人利益的保護,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網絡作品傳播時,其署名權、著作權聲明、作品出處等信息易被篡改或刪除﹔二是網絡作品未經授權的復制與傳播極為容易,對著作權人的損害突破了地域限制。另外,該法律對網絡服務提供商(ISP)著作權責任限制,為網絡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美國數字千禧版權法》的“通知與移除”條款被認為是反盜版行動中最有力的工具[6]。
但是,面對日新月異的網絡出版,法律法規的固定性已經明顯跟不上數字出版的進展步伐,成文法的修改是需要經過國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審核、批准等程序才能最終確定下來,所以相關法律始終無法立即對網絡新的犯罪行為採取行動。致使很多不法出版商利用成文法更新之后的空子,打法律的擦邊球,進行違法犯罪的勾當。因此,法律法規要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具體建議如下:
1.建立出版法律平台系統。立法機構建立一個關於“數字出版環境管理”的官方網站,具有針對性地對非法行為發布實時的法律條款,及時打擊網絡非法出版。在數字化時代,面對數字化的盜版問題,立法機構同樣可以利用數字化這個平台開展立法、執法行動,其具有時效性、靈活性和數字型的特點。
2.啟動“網絡警察”體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6條的規定:人民警察應當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衛工作”的職責。“網絡警察”要履行好自身的權利和義務,更好地維護公共管理、監督、檢查、指導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查處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違法犯罪案件﹔履行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的其他監督職責。嚴厲打擊網上制作、復制、傳播和查閱有害信息等行為,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服務。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