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級傳播者的主觀意願:娛樂媒體以及影視劇方的炒作需求
新劇上映,需要營銷來提升收視率,總免不了多方媒體的炒作,一些娛樂媒體和制片方為了滿足大眾的娛樂需求,對大眾進行一些低俗創作方面的引導,重點無關乎電視劇本身的好壞,隻要炒作的內容娛樂了大眾,那麼這部電視劇也就成功地登上了頭條,擴大了知名度,贏得了收視率。更有甚者,在新劇上映時進行特別策劃,以網絡狂歡為營銷目的,制造吐槽和噱頭,引發網民的持續關注,以達成最終的炒作效果。由此,各方媒體、網絡都對網民的自發性創作傳播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網民的肆意狂歡造就了電視劇的熱播,對於制片方來說,批判還是褒獎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三)受眾自身條件:良莠不齊的文化素質水平
網民自身素質也是造成難以控制的網絡狂歡局面的一大原因。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通信公司迎合市場調低資費套餐,無線網絡在各種商店、餐廳普及,網民數量不斷增加,在新劇上映炒作熱潮來臨之時,網民參差不齊的文化修養素質則得到更多地體現。在虛擬網絡中,文化素質偏低的人表現出更明顯的從眾心理、無責任感,表現得更張揚、更沒有節制。
四、結 語
麥克盧漢在分析免費電視的經濟回報時指出,電視台實際上是通過一個好的節目來吸引觀眾的關注,觀眾的付出不是金錢,而是排他性選擇后的關注——這是一種隱形的收費,當社會上的注意力資源越有限,這種能夠將稀缺資源凝聚起來的“注意力產品”的價值就越高[6]。網絡狂歡固然是好,這本應是一種自由、無等級和快樂至上的娛樂,但是如果僅僅將受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無關劇集本身的焦點上,是得不償失的。筆者認為,一方面,作為電視劇運營者應當更加注重提升電視劇質量,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重視本身社會效益的發展,“自黑”式炒作應當適度﹔另一方面,作為媒體和網絡運營者應該發揮其所具有的社會功能,當網絡狂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應及時預判輿論走向,對網絡輿論進行預見性的引導和疏散,這種引導並不是要剝奪和控制,只是讓調侃不再演變成為惡意的人身攻擊,讓每一次網絡狂歡都充滿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新版小龍女李莫愁,哪個你更喜歡?[EBOL].http://iask.sina.com. cn/b/9745173.html.
[2] http://s.weibo.com/wb/%25E5%25B0%258F%25E9%25BE%2599%25E5%258C%2585&xsort=time&Refer=weibo_wb.
[3] http://news.baidu.com/ns?ct=0&rn=20&ie=utf-8&bs=小龍包&rsv_bp=1&sr=0&cl=2&f=8&prevct=1&tn=newstitle&word=小龍包.
[4] 陳昌勇.網絡生存的狂歡特質及意義指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5] 龐弘.人的解放與人的拘禁對網絡狂歡現象的馬克思主義解讀[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6] 喻國明.影響力經濟——對傳媒產業本質的一種詮釋[J].現代傳播,2003(1).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