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斯汀·霍夫曼在《窈窕淑男》中反串女角、惟妙惟肖,獲得投票演員們的敬仰。
《憤怒的公牛》
《閃靈》
《公民凱恩》
《低俗小說》
《教父》
《小孩與鷹》
《我與長指甲》
熱愛評選各種榜單的媒體很多,其中英國老牌雜志《Time Out》是最瘋狂的,在分國別(英、美、法,還包括中國等)、分類型(愛情、恐怖、動作等)評選了電影的百佳榜單之后,近日,《Time Out》再次另辟蹊徑(或是黔驢技窮),邀請了73位歐美電影明星來評選出他們心目中最好的電影,並綜合出一份“演員心中最佳電影top100”榜單,參與投票演員多數是臉熟的歐美二三線演員,比較知名的包括朱麗葉·比諾什,希裡安·墨菲、薩拉·波莉等人,還有美國隊長的跟班“獵鷹”安東尼·麥凱、《權力的游戲》中的“小胖”約翰·布萊德利,“嗜血法醫”邁克爾·C·豪爾、年輕的“女性癮者”斯塔茜·馬丁等人,其中中國演員隻有一位,就是憑賈樟柯電影揚名國際的御用女主角趙濤。
最終評選出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也大開眼界,果然演員們的角度與影評人或其他電影工作者的差別相當之大,《辛德勒的名單》落到最后一名。前十名裡,《天堂電影院》、《不羈夜》、《紅菱艷》雖然堪稱經典,但都是以往影史百佳榜單從未進過前十的作品,而美國獨立導演約翰·卡薩維茨的《權勢下的女人》高居榜眼,而排名冠軍的影片,竟然是達斯汀·霍夫曼1982年主演的賣座喜劇片《窈窕淑男》。號稱演技“千面人”的達斯汀·霍夫曼在此片中反串女角、惟妙惟肖,影片雖然好看,溫馨幽默,但實無更多深度,在導演西德尼·波拉克的作品中也談不上一流。能在眾多演員心目中排名第一,隻怕“表演”一環佔了太多的分數,這一點從上榜影片中沒有任何一部動畫片可見一斑,甚至連缺乏集中表演的《2001太空漫游》都落選top100。
若將這個榜單當做一份“另類”的“觀影指南”,其實大有樂趣,由此可見演員們對“何為偉大表演”的認知與影評人或導演有多大的不同,而且在選片方面更具懷舊的童心以及感性的沖動,而且對影片欣賞角度則常常帶有神經質的偏見。大概因為眼界所限,榜單裡沒有任何一部華語電影,甚至亞洲的也隻有《東京物語》這種國際電影節大獎影片。(編譯:LOVEWCS)
■ 評選標准
角度1 杰出表演
代表:《窈窕淑男》《憤怒的公牛》
《血色將至》《鋼琴課》《女魔頭》
《窈窕淑男》高居榜首雖然令人意外,但達斯汀·霍夫曼在片中的表演確實無可指摘,尤其從“反串”的完成度來說,很可能是影史最好的,大概隻有《熱情似火》或羅賓·威廉姆斯的《窈窕奶爸》可以相比。當年的奧斯卡影帝戰中霍夫曼輸給了《甘地傳》的本·金斯利,大致還是因為角色的厚重有所不及,但對演員們來說,“甘地”難免有“特型”表演的成分所在,而《窈窕淑男》則是徹底的脫胎換骨、雌雄莫辨。此外,上榜的絕大多數影片都是杰出表演的典范,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馬龍·白蘭度、杰克·尼克爾森、梅麗爾·斯特裡普等諸多偉大演員都有不止一部影片上榜。此外,關於演員職業與明星生活的影片頗能引起演員們的“會心”之感,《不羈夜》、《彗星美人》、《紅菱艷》都在榜單前列。
角度2 絕對經典
代表:《教父》《教父II》《出租車司機》
《卡薩布蘭卡》《公民凱恩》《低俗小說》
不得不說,在各類百佳榜上常駐、無可置疑的經典影片多數也都是具備偉大表演的成分,《教父》、《出租車司機》、《唐人街》、《第三人》這樣教科書級別的影片是演員們不可能錯過的,只是排名上相當有趣,比如長年佔據榜單前列的《公民凱恩》排到了39名,英國電影協會百佳評選的第一名《第三人》隻排到73名,常常出現在前十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肖申克的救贖》、《迷魂記》等紛紛落榜。演員們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類過譽的大俗片感到厭倦情有可原,對希區柯克和黑色電影這樣不屑則讓人難以理解。雖然投票的演員有不少出身英法國籍,但對歐洲的藝術大導演並無多少偏好,伯格曼(《假面》97名)、費裡尼、特呂弗、戈達爾等大師基本未獲垂青,相反《綠野仙蹤》、《星球大戰》、《大白鯊》這類娛樂經典都排名不低。
角度3 生僻冷門
代表:《我與長指甲》《這就是英格蘭》
《小孩與鷹》《等待古夫曼》《切勿吞食》
《我與長指甲》曾在英國評選的百佳喜劇電影中名列第7,但依然屬於比較小眾的英式神經作品,演員們對它的推崇高過了《低俗小說》,肯·洛奇現在是奪得金棕櫚的大師,但其早期代表作《小孩與鷹》卻遠比他的代表作《風吹麥浪》受到青睞,至於克裡斯托弗·蓋斯特在1996年拍攝的《等待古夫曼》勉強在美國獨立電影史上有些名氣,1998年獨立精神獎有三個提名未獲獎,竟然排在了38位。四十出頭的英國導演西恩·邁德斯竟有兩部影片上榜《羅密歐·布拉斯的房間》與《這就是英格蘭》,雖然內容鮮活有趣、很具英國地方風味,但影史上實在排不上號,演員們品位著實奇特。
此外,著名性格演員加裡·奧德曼的導演處女作《切勿吞食》排到了57名,雖然此片當年獲得了英國學院獎,但無論如何,我們也很難承認它會是影史最好的100部電影之一,或許,這次投票的演員多數是奧德曼的粉絲不成?
百佳榜單
《窈窕淑男》(1982)
《教父》(1972)
《權勢下的女人》(1974)
《天堂電影院》(1988)
《殺死一隻知更鳥》(1962)
《教父II》(1974)
《安妮·霍爾》(1977)
《不羈夜》(1997)
《紅菱艷》(1948)
《出租車司機》(1976)
《熱天午后》(1975)
《好家伙》(1990)
《我與長指甲》(1987)
《小孩與鷹》(1969)
《綠野仙蹤》(1939)
《碼頭風雲》(1954)
《閃靈》(1980)
《破浪》(1996)
《低俗小說》(1994)
《角斗士》(2000)
《怒火青春》(1995)
《大白鯊》(1975)
《憤怒的公牛》(1980)
《靈欲春宵》(1966)
《熱情似火》(1959)
《冰血暴》(1996)
《羅斯瑪麗的嬰兒》(1968)
《獵人之夜》(1955)
《唐人街》(1974)
《公寓春光》(1960)
《玫瑰人生》(2007)
《血色將至》(2007)
《彗星美人》(1950)
《美麗人生》(1997)
《現代啟示錄》(1979)
《費城故事》(1940)
《騙中騙》(1973)
《等待古夫曼》(1996)
《公民凱恩》(1941)
《雨中曲》(1952)
《家宴》(1998)
《竊聽風暴》(2006)
《美國麗人》(1999)
《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
《一個明星的誕生》(1954)
《卡薩布蘭卡》(1942)
《生死問題》(1946)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1951)
《窮街陋巷》(1973)
《帝國反擊戰》(1980)
《都靈之馬》(2011)
《公主新娘》(1987)
《這就是英格蘭》(2006)
《天才一族》(2001)
《亂世佳人》(1939)
《午夜牛郎》(1969)
《切勿吞食》(1997)
《夢之安魂曲》(2000)
《爵士春秋》(1979)
《未了陰陽情》(1990)
《哈羅德與慕德》(1971)
《美人計》(1946)
《富貴逼人來》(1979)
《發條橙》(1971)
《生活真美好》(1946)
《犧牲》(1986)
《飛越瘋人院》(1975)
《女魔頭》(2003)
《欲望號街車》(1951)
《銀翼殺手》(1982)
《細紅線》(1998)
《將軍號》(1927)
《第三人》(1949)
《愛》(2012)
《溫柔的憐憫》(1983)
《東京物語》(1953)
《星球大戰》(1977)
《羅密歐·布拉斯的房間》(1999)
《婚姻場景》(1973)
《赤裸》(1993)
《七寶奇謀》(1985)
《妙想天開》(1985)
《隱藏》(2005)
《獵鹿人》(1978)
《鋼琴課》(1993)
《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
《卡門·瓊斯》(1954)
《非洲女王號》(1951)
《情欲色香味》(1989)
《你媽媽也一樣》(2001)
《江湖浪子》(1961)
《蘇菲的抉擇》(1982)
《爆裂鼓手》(2014)
《真愛至上》(2003)
《第三類接觸》(1977)
《得州巴黎》(1984)
《假面》(1966)
《罪與錯》(1989)
《絕美之城》(2013)
《辛德勒的名單》(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