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校媒大學兩代新聞人思想碰撞 情懷堅守新聞夢起飛

2015年08月17日07: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校媒大學:情懷與堅守的新聞夢起飛

   50名大學生在8月11日晚的“畢業典禮”合影留念。福建師范大學 吳文剛/攝

  8月12日凌晨4點38分,當大多數人都在熟睡時,江南大學的嚴琰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張特殊的畢業証書,寫道:“感謝這段短暫相處的時光,讓我收獲一段真誠的友誼之路,當一杯酒已舉起,若干年后的再聚異口同聲。今天,我從這裡畢業,附帶的感情不願潛藏,也真誠祝福我們之中的每一位。”

  這張証書意味著她從“校媒大學”畢業了。

  8月8日至11日,嚴琰和來自全國近50所高校的校園媒體精英一起,參加了由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和中國青年報社主辦、康寶萊(中國)保健品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校媒精英匯”活動,也就是同學們口中的“校媒大學”。

  活動期間,主辦方邀請了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編委、國內知名調查記者湯計,《中國青年報》編委曹林、冰點周刊執行主編周欣宇,一點資訊總編輯吳晨光,《體壇周報》副總編輯楊毅等知名媒體人作為授課導師。同時,為了讓大學生記者們充分發現、挑戰自我,主辦方還設計了小組命題PK、戶外素質拓展活動、“畢業答辯”等環節。

  “和這些知名媒體人深入交流,就像吃了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學生趙志遠,對《中國青年報》官微運營室主任葉鐵橋的講座印象最為深刻。他說,葉鐵橋講座中提及的信息處理的相關內容,“信息量很大,為我開啟了新的門窗。”

  為了與校媒精英們分享、交流,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編委湯計特地從內蒙古趕到北京。對調查新聞充滿熱情的他覺得,作為長者,自己有必要將從業30年的心得體會傳授給年輕人。通過和學生接觸,他感受到,現場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精英人才,文化、知識基礎好,熟悉新媒體傳播手段,不過在社會實踐上有所欠缺。

  前不久,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張鶴寧剛在北京參加了一場新聞業務培訓活動。與之前參加的活動相比,她覺得“校媒精英匯”內容安排更合理,活動更具有互動性。“除了導師講座,主辦方還要求我們針對某一課題進行分組研究,讓大家深入思考並合作”。

  張鶴寧所說的這個課題,是主辦方經過多次“頭腦風暴”確定下來的,要求每組10人,以“轉型中的傳統媒體”為題,進行開放式探討。這也是同學們“畢業答辯”的題目。最初,張鶴寧感到很苦惱:“以我們現有水平難以提出建設性意見。”

  經過反復討論,張鶴寧所在的“五花肉”小組最終以《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賬號發展為切入點,在進行用戶訴求調研、樣本內容分析、負責人訪談后,得出了一定結論,並在“畢業典禮”上用PPT和視頻進行展示。

  這個展示獲得了現場最高分。作為答辯委員會主席,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秘書長董時對他們贊譽有加。在她看來,這個小組在很短時間內做出了調查專業、准備充分、和大數據結合的匯報,在內容、層次、效果等方面都相當專業。

  盡管為准備“畢業答辯”,組員們連續幾天都熬到凌晨,小組成員、雲南大學的朱亞男卻坦言:“研究這個主題很有意義,我們組每個同學都拿出了十二分的認真,為了同一個目標奮斗,這種感覺很美好。”

  據活動負責人、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執行秘書長曹競介紹,主辦方希望把“校媒精英匯”打造成為新聞行業的“黃埔軍校”,通過高水准的新聞業務講座與學生實戰相結合的方式,讓這些“未來新聞人”受到新聞理想的感染,並真正理解新聞專業主義,為中國未來的新聞行業培養“有情懷、有堅守”的人才。

  為了增強“校媒大學”的儀式感,此次活動還特意為同學們制作了“校媒大學”學生証以及畢業証書。

  “‘服務青年成長,推動社會進步’是中國青年報社的宗旨,我們一直在致力於用自己所有的資源來幫助年輕人成長。”董時表示,校媒精英匯的舉辦符合《中國青年報》的定位。身處全媒體轉型時代,校園媒體往往都面臨著許多問題,轉型也更加艱難,但《中國青年報》“願意和校園媒體共生,把自己的感受、體會、經驗、教訓和他們分享”。(福建師范大學 吳榮奎 清華大學 曾繁塵)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