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驚心》劇照
《飛虎隊》海報
《白鹿原》海報
《地雷戰》劇照
《地雷戰》、《飛虎隊》等經典搬上熒屏
在影視圈中,影視互相翻拍蔚然成風,近來熱映的電影《新步步驚心》就讓觀眾熱議其與電視劇《步步驚心》的種種對比,而兩版《何以笙簫默》的不同之處也讓觀眾津津樂道了一段時間。在熒屏上,最近也有兩部翻拍劇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改編自同名經典影片的《地雷戰》今晚在TVS-1開播,根據經典電影《鐵道游擊隊》改編的電視劇《飛虎隊》也將於9月播映。值得注意的是,改編作品雖然可以借用原作的“東風”吸引觀眾,但要想在口碑上達到“后來居上”並不容易。
紅色經典電影翻拍變劇作,老故事新手法吸引觀眾
從8月起電視熒屏進入到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主題播出月的集中展映階段,至少有10部以上的抗戰劇將陸續播出。其中,根據紅色經典影片《地雷戰》改編的《地雷戰》今晚在TVS-1開播,劇中主人公趙化龍等人物原型取自海陽地雷戰民兵英雄趙守福等。主演吳樾認為這是最真實、最接地氣的一部抗戰劇,電影《地雷戰》類似於科教片,而電視劇《地雷戰》則有更豐富的故事,人物形象更加鮮活,信息量更大。
《地雷戰》中的爆炸戲對煙火的要求非常高。導演焦曉雨表示,這部劇講究貼切、真實,並且所有的爆炸都帶有人物關系,人站在炸點上,真炸、真演。在拍攝過程中,吳樾和幾位演員剛剛沖出炸點幾秒鐘后,汽油桶就被強大的氣流掀到了房頂,非常危險。難怪電視劇《地雷戰》的表演指導、知名演員張立說:“這是一群為了拍戲不要命的人!”幸好全組上下從導演到煙火、劇務等都比較有經驗,嚴格測算距離,很好地保証了演員的安全。
在這批抗戰劇中,《飛虎隊》同樣來自經典影片,它改編自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該劇導演錢雁秋表示:“之前小說就很風靡,又有前輩大腕演過同名黑白電影,所以我們的壓力也很大,我覺得我們的戲動作上要創新一些,人物也要有創新,還是要出點兒新的、自己的東西,把自己拿手的東西奉獻給觀眾。”錢雁秋稱要用新手法演繹老故事,對於“飛車奪槍口、血染洋行、打票車、殺崗村”等經典橋段,會有新元素注入:“我的劇的特點之一是動作戲,在扒火車的動作戲上不會像之前的那樣比較簡單,會制造一些比較有意思的道具,還會把跑酷這種形式用在上面,動作戲不會常規化。”
張子健在劇中飾演男一號劉洪,一向擅長扮演英雄人物的他表示這部劇裡面不會有“神動作”:“那個時期的事情不能太神了,必須有依據,在這樣的年代戲中,比如前面有一堵土牆,手搭在哪兒,腳踩在哪兒,必須是有依據的。扒火車說得簡單,做起來要很實在,火車的速度、人在哪個位置,怎麼才能搭上去,這些都是這部戲需要做的東西,是需要費工夫、用腦的。”
選角、擴容,想要超越不容易
因為“先入為主”的緣故,所以影視作品翻拍后口碑能實現超越的並不多。
對翻拍作品來說,首先要選對演員——隻有新的演員對了觀眾的胃口,翻拍才有成功的可能。之前《紅高粱》選定周迅的消息傳出后,除了觀眾對該劇相當看好之外,各大衛視也通過高價購劇的方式表達對這一部翻拍劇的巨大信心,事實上周迅也不負眾望,除了憑“九兒”帶來高收視外,還戰勝趙薇等強勁對手贏得“視后”的榮譽。如今正在熱拍中的電視劇《白鹿原》選定了張嘉譯扮演白嘉軒一角,同樣給網友不少信心:“總覺得張嘉譯能演出跟電影不一樣的味道,他演的《四十九日祭》就讓人忘記電影版了。”不過,《白鹿原》裡李沁扮演田小娥引來不少爭議,很多網友認為其並不具備電影中張雨綺那樣的風情。對此,李沁認為,相對於其他“田小娥”,自己的版本“氣質偏干淨”,“會讓很多男人看了很心疼,我們這個版本會更加尊重原著”。
此外,要在原作基礎上實現內容的擴容。電視劇《四十九日祭》播出時口碑不錯,不管是歷史背景,還是嚴歌苓的故事創作,都偏內斂、虐心。在觀眾看來,這是一部誠意之作,原著作者嚴歌苓透露,跟張藝謀電影《金陵十三釵》相比,電視劇新增了大量素材和新鮮感受,增加了“前史”和“后史”,正是這些新增的內容,讓觀眾在追劇過程中漸漸忘了跟電影比較,而是融入電視劇的沉重與虐心之中。
影視互相翻拍,同名作品總能讓人矚目
除了紅色經典外,近來影視作品相互翻拍的現象並不少見。此前根據同名作品改編的電視劇《紅高粱》讓周迅贏得多個演技類獎項,改編自電影《金陵十三釵》的《四十九日祭》贏得口碑,而電影《何以笙簫默》、《新步步驚心》的話題度都不低……這些作品都因為翻拍賺足觀眾眼球,從立項到選角、上映,幾乎每一步都被觀眾拿來跟之前的作品對比。
對於翻拍作品來說,最大的優勢其實正是借用前作的名號,畢竟原作品的成功讓新作節約了大量營銷、宣傳成本,輕易實現“未拍先火”。最近,電影《重返20歲》宣布啟動電視劇拍攝,有消息稱,電影中由鹿晗飾演的“孫子”一角改成了“孫女”,“夢君奶奶”變成美少女后將和孫女一起玩樂隊。電視劇預計將於10月開拍,但目前導演、演員都沒有確定。而網劇《盜墓筆記》也透露了要改編成電影的消息,《鬼吹燈》則被曝要拍成電視劇,這兩個熱門IP的主角將花落誰家,網友在網上“炸了鍋”。
先入為主
觀眾對后來者更苛刻
盡管翻拍作品很容易引起觀眾注意,但從口碑上看翻拍作品很難超越原作,畢竟觀眾更容易“先入為主”,對后來者相對苛刻一點。
近日上映的電影《新步步驚心》就承受了大量原著粉和劇粉的吐槽。不少網友表示,同樣是根據桐華的穿越小說改編,電視劇基本按照原著的感覺拍攝,電影則“粉碎性”地改編原著,弱化宮斗戲,讓若曦和兩位阿哥的愛情互動成為焦點。
有網友稱:“因為喜歡《步步驚心》,所以即使知道換了演員、改編了故事內容卻依然想看,但是除了穿越題材沒變,其他的全都物是人非。陳意涵扮演的若曦開朗樂觀勇敢直白﹔四爺成了為了皇位不惜犧牲一切、妒忌心極重的小人,看過更加喜歡電視劇了。”還有網友稱:“影片想讓若曦與四爺演繹現在流行的霸道總裁戀情戲碼,若曦與十四爺竇驍的關系則是暖男守護小公主的韓劇浪漫橋段。然而,這種改編並不被買賬,糟蹋了原著。”但也有網友認為:“雖然更喜歡劉詩詩演的若曦,但是電影終於圓了我的夢,讓若曦和十四爺在一起。”
跟《新步步驚心》相似的是,電影《何以笙簫默》也被觀眾拿來跟電視劇全方位對比,觀眾的意見針鋒相對。
頭評
沒有誠意創新
談何“超越”
莫斯其格
把熱門電視劇搬上銀幕,或者把觀眾喜歡的電影改編成電視劇,近年來這類例子數不勝數,熱門IP更是影視圈的香餑餑,無論是電影版還是電視版,都賺足眼球。
影視圈愛翻拍,看中的當然是前作的人氣和口碑。試想,之前熱映、熱播的作品已經給觀眾留下良好的印象,新拍的作品肯定很容易吸引關注的目光,那些關於選角等的爭議,更是有助於提升新作品的話題度。對於翻拍者來說,有了話題度,對收視和票房來說就是成功的開始。
但是,一部作品要獲得真正成功,當然還要有足夠的誠意。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或許會因為作品的名字去打開電視機、走進電影院,但隻要作品達不到他們心中的水准,他們絕對不會“傻”第二次。因此,對於翻拍作品來說,只是單純地抱著前作的“大腿”賺取票房和收視的話,又怎能有好的口碑?
不少創作者在被問及“能不能超越前作”時總是信心滿滿,但在故事上、表演上如何創新似乎並未想清楚。其實,對於翻拍,發揮自身優勢很重要。當一部電視劇搬上大銀幕時,或許該思考的是如何發揮電影的視覺效果優勢,讓觀眾覺得“值回票價”,否則,他們憑什麼到電影院花錢看電影而不是在電視機前免費點播一部電視劇?不要試圖用電影來重新講一遍電視劇的故事。而當電影搬上熒屏時,怎麼把100多分鐘的影片變成若干集電視劇也不是簡單地“拉長”就能做到的。
有些創作者總是說,觀眾一直偏好原作,大概是很難擺脫“先入為主”的觀念,對新作也就增添了幾分苛刻,以至於吃力不討好。但觀眾也有自己的判斷力,如果一部作品沒有誠意和創新,又怎能奢望在口碑上達到后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