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內容為王”不應一成不變
雖然“內容為王”的概念已經經歷了多年來媒體實踐的檢驗,但媒體從業人員對它的認識不應一成不變。科瓦奇和羅森斯蒂爾強調,未來新聞編輯部應該做到:証明的層次更高,新聞生產更加透明,從業人員更加專業化,增加與新媒體有關的新技能和讓編輯的作用變得更加重要。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媒體與公共事務學院助理教授Nikki Usher認為,在繼續保証新聞報道具有真實性、公正性和全面性等傳統新聞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未來新聞編輯部還需要認識和貫徹新的新聞理念,比如像新聞的即時性、互動性和參與性。換言之,因為新媒體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新聞採編過程、傳受關系、媒體經營模式和傳播方式,所以,對“內容為王”的重新認識和思考應該遵循新媒體的發展規律,並和對新的新聞理念和受眾心理的認識結合起來。
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不應再沿襲傳統的思路,簡單地根據收視率和發行量去衡量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有關“內容為王”和媒體影響力的思考應該與新聞內容的轉發和評論次數聯系起來。早前,當一條新聞報道被播出或刊登后,記者和編輯的任務似乎便完成了。今天,新聞報道的完成意味著它的生命才剛剛開始。新媒體的互動性、參與性和各種社交平台為公眾轉發、評論和分享內容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自由,也為媒體了解公眾的反應和挖掘新的內容創造了條件。
“內容為王”並不簡單地意味著有內容便是好的。今天,“內容為王”更強調的是媒體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理解、對新的新聞理念的認識、對內容的社交元素的重視和對受眾心理的了解。
(孫志剛:原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高級社會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北京印刷學院特聘教授,浙江工業大學客座教授)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