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5年第4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隱性採訪:道德價值與法律底線

顧理平

2015年08月24日09:49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摘要】 今年6月7日,《南方都市報》記者採用隱性採訪的方式臥底高考替考組織,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本文從這次成功的新聞營銷入手,分析隱性採訪中的道德困境和法律困惑。

【關鍵詞】隱性採訪﹔道德﹔法律﹔違法

隱性採訪是新聞記者隱去記者的身份採獲新聞事實的採訪方式。這種比較特殊的採訪方式和由此獲得的相對獨家的採訪內容,一直受到受眾的歡迎關注。但伴隨這種關注的,是圍繞隱性採訪方式本身的道德和法律爭議。今年6月7日,《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報”)記者採用隱性採訪的方式(臥底報道從性質和手法上符合隱性採訪的內涵,屬隱性採訪的一種類型),臥底高考替考組織,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隨后的相關報道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對記者臥底報道行為大量的道德和法律爭議。

一、一次成功的新聞營銷

高考是全社會每年關注的焦點事件之一,而“高考”、“替考”、“臥底”……這樣一些抓人眼球的詞集中在一起出現,無疑會形成輿論熱點。在多年的新聞實踐中,南都報作為我國都市報的代表之一,一直關注社會熱點,報道了大量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的新聞。有些報道的方式還成了某種社會現象,如去年同屬“南都系”的《南都周刊》在報道一對娛樂明星出軌事件時,先爆出一部分新聞信息,隨后以“周一見”的方式激發受眾興趣,使“周一見”一時成為含有特殊意味的社會流行語。據了解,在以往的有影響的事件報道中,“南都系”一般採用南都報、《南都周刊》傳統媒體率先報道,隨后新媒體跟進推送的方式進行新聞營銷。而這一次則由新媒體率先發聲,由微博、微信發布消息,並通過奧一網、南都APP及新聞客戶端進行全面報道。

南都報在此次新聞事件營銷上的成功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抓住了“高考”這一熱點事件。每年高考,不僅全國數百萬考生及其家長關注,社會各界同樣高度關注。因為高考不僅代表著中國社會數十年來對公平這一社會原則的堅守,也表達著國家政策、個人機遇等諸多重大社會命題。因此,每年高考前后,關注高考、報道高考是各媒體的規定動作,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南都報抓住這個熱點,經過精心策劃准備,在高考第一天這樣的時間節點推出這條新聞會觸動敏感神經,產生轟動效應毫不意外。第二,採用了臥底報道的形式,新聞採訪報道有多種形式,而臥底報道無疑是最令受眾感興趣的。從傳統文化的視角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面對執政當局因奸臣弄權導致的邪惡橫行、明君不察等現狀,普通百姓會企盼欽差大臣能通過微服私訪完成懲惡揚善的道德願望。相當多的人對類似康熙微服私訪的橋段一直津津樂道。同時,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窺私是人的一種天性。在受眾需求不斷被強調的今天,通過臥底報道滿足人們潛藏於內心深處的窺私欲,無疑是有廣泛受眾心理基礎的。從新聞競爭的角度看,獨家性往往是不同媒體常用的制勝法寶,而臥底報道採訪的新聞大多為獨家新聞(很少有多家新聞媒體相約臥底),其新聞的獨家性和稀缺性極易受到受眾好評。[1]第三,新媒體強勢出擊。媒介融合時代,以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型傳播手段以傳統媒體無法具備的諸種傳播優勢異軍突起引領傳播潮流,南都報在這次高考臥底報道中,新媒體率先發聲,傳統媒體深度緊跟,初步展現了媒介融合的實踐意義,也體現了南都新聞人的新聞敏感與創新自覺。

自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起,新聞媒體對市場的敏感度和適應度決定著在媒體競爭中的成敗。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隻有在尊重新聞規律的基礎上積極應對媒體市場的變化,才有可能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南都系”在這方面無疑是成功的實踐者,盡管這種成功總是伴隨各種爭議,盡管某些新聞營銷的手段伴隨諸多疑難困境。從多次成功的新聞實踐看,“南都系”在堅守新聞理想、成功營銷新聞產品等方面,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