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5年第4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兒童頻道的價值重構

許承勇

2015年08月24日09:54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摘要】 新媒體技術正沖擊著電視媒體的生存格局,兒童頻道面臨結構、模式、流程重建的考驗。本文從內容價值重構、平台價值重構、廣告價值重構、產業布局重構四個方面,探討兒童頻道從內容到經營的全方位發展。

【關鍵詞】兒童頻道﹔價值重構﹔市場﹔家庭

目前,我國4-14歲的人口有3.67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6.9%,佔18歲以下人口總數的60﹪。這一年齡段的少年兒童是兒童頻道的核心收視群體。電視媒體對孩子的成長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兒童頻道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媒體的市場化運作將兒童頻道推向了經營的前沿,以“節目單一、廣告吸附力弱”的先天不足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處於邊緣化地位。以數字化、網絡化和互動性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正有力地沖擊著電視媒體固有的生存法則和生存格局,兒童頻道自然也被這樣的變革浪潮所裹挾,不可避免地加入到結構、模式、流程的重建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既堅持社會責任第一的原則不動搖,又尊重市場需求,發展和壯大兒童頻道的力量,是我們探索的焦點之一。

一、內容價值重構:從面向兒童到面向家庭

幾年前,誰能想到小鬼當家的親子類綜藝節目能夠佔據各家衛視的黃金時段?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非常6+1”的家庭結構模式普遍存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六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休閑時間幾乎完全以孩子為中心展開,親子節目迅速成為熱點,《爸爸去哪兒》、《一年級》等親子綜藝、真人秀節目影響廣泛。在這些節目中,童真、童趣和家庭親情的溫馨元素使節目充滿看點。面向孩子及其父母的兒童頻道天然具備親子節目生產和傳播的優勢,可發展的空間很大。比如,設計一檔戶外料理欄目,可以讓習慣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當家作主,接觸原生態的自然環境,體驗農業勞動,辨識瓜果蔬菜,進行食材採集,學會料理制作等等。孩子在這一過程中會更加懂得對勞動和食物的尊重和對天地、父母的感恩。設計一檔兒童職業體驗欄目,以真人秀的拍攝手法,拍攝孩子跟著爸爸或媽媽上一天班。這一過程同樣可以讓孩子體驗到父母工作的不易,還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職業興趣。國際上兒童電視節目制作的新特點是,有孩子的地方就能看到大人,有大人的地方就能看到孩子。孩子在父母的監護下成長,兒童頻道不應固步自封,可將節目定位於親子。

除了自辦欄目,兒童頻道動畫節目的編播也應向全齡動漫拓展。動畫節目從來就不是隻給孩子看的,一部好的動漫作品,關注的應該是成人的“兒童心理”和兒童的“成人世界”。在美國、日本,動漫全齡化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適合各年齡段的動漫作品各有配比,而且正是由於全齡動漫、全民動漫,才造就了他們動漫強國的地位。國家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動漫處處長宋奇慧曾經針對動漫產業發展空間說過這樣一句話,“實際上動漫產業在哪一個年齡層、哪一個國家都能夠找到它的熱心消費者。它受環境、語言限制最少,不需要懂其他國家的語言,一看形象、一看作品,馬上就能吸引人。”近年來,我國電視動畫的觀眾人群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根據愛奇藝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動漫指數報告》顯示,7—13歲兒童仍然是國產動漫的主流觀眾,比例達到46%。但是18歲以上動畫觀眾佔比上升至16%,這也意味著每100個觀看動畫片的觀眾之中,就有16個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針對這一潛在觀眾市場,兒童頻道應該增加播放面向全齡受眾的節目,鎖定年輕父母和時尚青年這兩個龐大的消費群體。

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