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點贊”中挖掘中國好故事
新聞在什麼時候適合專門講故事?作為要告知的信息已經報道過了,而人們還需要了解新聞中更多的東西,需要重現事件時。
不是新聞人物的廖廠長兩次上《新聞聯播》。
2月21日央視《新聞聯播》頭條《你為誰點贊》中,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為“廖廠長”點贊。吳曉波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中國青年領袖”的知識精英,在報道中講述了自己年輕時得到好心的“廖廠長”大力資助,實現了自己去南疆考察的夢想。時隔20多年,吳曉波一直沒有忘記“廖廠長”,但可惜的是,在“廖廠長”的全名都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在偌大的中國找尋這樣一位義士,無異於大海撈針。
經過廣泛轉發和尋找,不久就傳來了好消息:廖廠長,全名廖群洪,52歲,婁底漣源人,現居長沙,從事過機械業、地產業,現從事礦業,任長沙市漣源商會副會長。
3月20日,《新聞聯播》以《“廖廠長”的理想與情懷》為題,再次重點報道了 “廖廠長”的先進事跡。報道時長3分51秒,以溫暖的畫面、朴實的話語、鮮活的事實,深情講述了婁底人“廖廠長”的精彩故事。
得知吳曉波在尋找自己,廖群洪表現得很坦然:“他是個重情義的人,謝謝他還記得我。其實我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作為中國的一分子,每個人都從身邊做起,去影響身邊人。要實現中國夢,必須所有的力量通力合作才行,不然就只是喊口號。”
從聽說廖廠長、尋找廖廠長,到傳播廖廠長、定義廖廠長,再到呼喚廖廠長,引發了一場“倡導理想情懷回歸”的全國媒體大聯盟行動,成就了又一個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經典之作。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波瀾壯舉,《新聞聯播》自2015年來,用小人物的溫暖故事,向觀眾展現了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各個角落人們的真實生活場景,他們身上折射出的真摯與朴素,匯聚在一起,就是對核心價值觀具象、生動的表達。
(作者單位:南京曉庄學院新聞傳播學院)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