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9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的困境與突圍【2】

彭迪

2015年09月02日10:42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四)精英話語受質疑

自康梁時代的“文人論政”,到如今的新聞媒體的社會話語表達,社會話語權通常是掌握在傳統媒體手中,在傳播意見性信息方面具有無可挑戰的權威性。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的評論員,主要是精英階層的“三高”意見領袖(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或是專家學者,或是領導階層,這些人擁有更全面的知識儲備、更科學的視角和看法,同時也掌握更多的某些方面的權威資料,因此傳統媒體的新聞評論所表達的意見性信息,更多的屬於精英文化。

而在Web2.0時代,隨著論壇、微博、微信和客戶端等新技術平台的出現,受眾自我表達的渠道多樣化和便捷化。新聞事件發生后,受眾借助新的技術平台各抒己見,先於傳統媒體發表意見性信息。同時,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出現了很多以消極對待的方式“逆反”地去解讀精英文化,例如“磚家”“叫獸”等變異詞匯的流行,說明大眾已不再對精英文化“言聽計從”,而是有了自身的觀點和意見。新聞評論的主體由職業評論員變為由精英代表和普通公眾平等分享,從而構建新的公共話語空間。

二、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的突圍

(一)增強新聞評論在媒體中的地位

信息社會的一大標志就是信息爆炸,同時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的問題也相應而生,它們分散、浪費人的注意力,很容易使人處於被動感知、消極接受的狀態,導致受眾迷失自我。新聞媒體在提供信息上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已喪失了其優勢。

我們應看到,現在的信息社會已經不再缺乏信息,而更多的是缺乏判斷力資源,也就是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迅速、准確地發現和捕捉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①在這方面新聞評論就有著天然的優勢,傳統媒體應該依托新聞評論竭盡全力地為受眾提供正確的觀點,引導受眾去判斷、去分析,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形成更為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正能量。

在傳統媒體發展中,很多人鼓吹“渠道為王”“經營為王”,但是無論怎麼轉型發展,在這兩個方面都不足以與新媒體抗衡。傳統媒體在做好信息報道的同時,應該做好新聞評論,生產非同質化的優質內容,掌握好社會話語權。傳統媒體應該重新審視新聞評論的重要性,將其視為傳媒的重要武器,以增強傳統媒體的輿論影響力。

(二)積極擁抱新媒體,形成評論矩陣

新媒體作為一股強大的新生力量,在任何傳統媒體的發展轉型中都已無法回避。傳統媒體新聞評論也應積極擁抱新媒體,在其中汲取養分,擴寬自己的發表渠道。

以《人民日報》為例,通過最近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形成了初見規模的評論矩陣,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人民日報 的官方微博中,通過“你好,明天”“微評論”等欄目發表短小精悍的微型評論,體現出微言大義、口語化表達、立場鮮明、善用修辭等特征,在堅持權威的基礎上,嘗試建構一個與民眾“協商式對話”的范式,在字裡行間強調公信力與責任意識。②同時,在微信平台上創建“人民日報評論”的公眾號,在每天推送高質量的評論文章之外,通過“人民論壇”“人民時評”“評論版”“評論員文章”等欄目,既與《人民日報》的報紙版面的評論對接,又發揮平台優勢,添加更接地氣的評論欄目,鼓勵民眾參與對話。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