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評論面臨著傳統媒體行業的下行壓力、缺乏時效性、單線傳播互動性不夠、精英話語受質疑等諸多困境。傳統媒體新聞評論應該審時度勢,從以下方面尋求突圍:增強新聞評論在媒體中的地位﹔積極擁抱新媒體,形成評論矩陣﹔鼓勵受眾參與,匯聚群眾智慧﹔打造有影響力的知名評論員。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聞評論﹔困境與突圍
新聞評論是爭奪輿論話語權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向受眾傳遞觀點和智慧的責任,幫助受眾正確地認識和理解社會,在維護社會共識和凝聚社會力量方面的效果顯著。然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信息技術帶來了日新月異的傳播手段,同時伴隨著社會轉型帶來的浮躁風氣,受眾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已經悄然轉變,傳統媒介特別是新聞評論在輿論傳播和社會話語控制中的霸主地位己經被撼動。面對新媒介環境帶來的發展困境,我們需要主動正視它,以積極的姿態尋求突圍,守住輿論話語權,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
一、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的困境
(一)傳統媒體的下行壓力
在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的擠壓下,傳統媒體的市場空間在極度地萎縮。這種危機不僅涵蓋了紙質媒體,而且蔓延到包括電視和廣播在內的整個傳統媒體。報紙的零售、電視的開機率持續下滑,必然帶來廣告上的壓力,增加了傳統媒體在經濟上“斷炊”的風險。由於傳統媒體的發展不景氣,勢必影響到新聞評論的發展。
最顯性的影響就是傳統媒體中大量的優秀員工跳槽到新媒體或從事其他行業。一些媒體中的評論人才在逐漸流出傳統媒體,使得傳統新聞評論的創作隊伍受到了削弱。
(二)缺乏時效性
新聞評論是社會各界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所發表的言論的總稱。歸根結底,新聞評論還處於新聞的范疇下,這就必然需要強調其時效性,需要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發出媒體的聲音和觀點,表明立場和態度。
然而在媒介融合的今天,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於信息獲取時效性的要求。而新媒體則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傳播的優勢,更好地滿足了受眾對於時效性的高要求,得到了受眾的認可和青睞。傳統媒體在傳播內容時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進行編輯制作,特別是新聞評論,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搜集分析過程,評論寫作過程可能也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這就使得新聞評論的滯后性與受眾的“翹首期盼”的答疑解惑形成時間上的矛盾。
尤其是對一些突發性事件的報道,傳統媒體的報道顯得更為滯后。而這樣的“輿論空窗期”,卻成了各種謠言的井噴期。受眾往往缺乏耐心,容易被一些別有用途的消息或評論所牽引,形成對於某事件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要想更正受眾的錯誤觀點,消除錯誤觀點的影響,重新奪回輿論陣地,傳統媒體往往需要耗費更大的精力,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單線傳播,缺乏互動性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受眾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他們也希望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態度。但是傳統媒體的最大缺點就是單向傳播,難以滿足受眾的表達欲望。雖然也有些報紙和電視開辦了讀者來信互動的渠道,但是當新媒體出現后,其原有的價值就被弱化了。網絡平台上的微博、微信等形式,都為受眾提供了極為便捷的互動場所,使得受眾可以對某一事件第一時間進行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緒。相比傳統媒體的讀者來信互動來說,新媒體在對受眾信息的處理與答復中,也具有明顯的優勢,更加暢通且對等信息交流能夠為受眾帶來更完整的媒體體驗,參與感更強。同時,新媒體平台也為受眾之間搭建了互聯溝通交流的渠道。
由此可見,傳統媒體在與受眾的互動環節上處於劣勢。受眾在品讀某篇新聞評論或許會產生疑問甚至是異議,由於傳統媒體是單向傳播的模式,在傳播過程中受眾無法將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傳遞給評論員,這就勢必使得受眾轉向新媒體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進一步消解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的價值。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