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9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的困境與突圍【3】

彭迪

2015年09月02日10:42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三)鼓勵受眾參與,匯聚群眾智慧

在媒介融合的今天,各種自媒體使得受眾能夠很便捷地參與到信息的制作與傳播過程中。受眾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更不可能有“皮下注射”的效果產生,受眾表達信息的渴望使得受眾尋求各種途徑主動發出聲音。同時,大眾媒介素養的提升,使得民間存在很多極具利用價值的民間智庫。這是新聞評論發展的后備力量,傳統媒體應當主動為受眾提供發表平台,鼓勵受眾積極參與評論,共同探討新聞事件。

例如,《新京報》評論部出品的微信公眾號“沸騰”通過“超級實習生”這一活動,吸引在校大學生參與新聞評論的創作中來,每天都能收到幾十篇的新聞評論稿件,編輯們通過篩選擇優在其公眾號“沸騰”中發表,優中之優的作品還會發表到《新京報》的紙質報紙上。同時,擇優錄用優秀者到《新京報》評論部進行實習。

這一活動帶來良好的社會反響,不僅為廣大學生受眾提供發表平台,更多是給他們帶來了激勵,增強了受眾的參與創作的激情。對於《新京報》而言,不僅獲得大量優秀文章,增強其評論的深度和廣度,更為其評論部發現和挖掘人才,為今后發展打下基礎。

(四)打造有影響力的知名評論員

在媒介融合時代,“粉絲經濟”的強大力量已經毋庸置疑。傳統媒體不僅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欄目,也要打造知名評論員。知名評論員可以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過硬的評論文筆,為傳統媒體帶來忠實的受眾群體。因而,要鼓勵傳統媒體評論員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與受眾開展廣泛深入的溝通交流。

在打造知名評論員方面,鳳凰衛視可謂是獨具特色,成功打造出了“風雲名嘴”阮次山、“理性文人”邱震海、“針鋒相對”何亮亮、“大話先生”馬鼎盛、“港式書生”梁文道、“財經大亨”石齊平等一大批廣受好評的知名評論員。他們的存在,使得鳳凰衛視的各檔新聞評論節目都擁有相對不錯的收視率,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像中央電視台的白岩鬆、中國青年報的曹林等屬於此類。

小結

在媒介融合時代,新聞信息爆炸使得受眾容易迷失在信息海洋之中,判斷力資源的缺失才是新媒介環境中最重要的問題。傳統新聞媒體作為社會的“智庫”,應該努力克服困難,為受眾提供智慧、提供觀點,幫助受眾認識周圍的環境,認識社會發展狀態。傳統媒體新聞評論要積極擁抱新媒體,打造新媒體矩陣,打造知名評論員,擴大自身影響力。

注釋:

①劉強. 媒介融合背景下“智慧立報”的傳播學解讀[J]. 東南傳播,2013(11)

②董天策,梁辰曦,夏侯命波. 試論《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新聞評論的話語方式[J]. 國際新聞界,2013(9)

(作者系陝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上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