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9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和高校研究成果
拓寬地市級電視台吸引力【2】

萬 勇  舒永濤

2015年09月02日10:44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二、 地方電視台本土化對策

(一)挖掘本土文化,提升節目影響

前文我們提到,地方台缺乏品牌欄目,節目資源有限。應當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認為地方台精心制作有地域特色、文化韻味、獨樹一幟的電視節目。如果沒有央視、衛視那麼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做那麼多的節目,但必須拓展有限的節目資源,並做到極致化、精致化和最大化。

在這樣 的指導思想下,十堰廣播電視台推出了《武當神韻》、《十堰風採》、《旅游多看點》、《走讀大十堰》等欄目。尤其是以武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武當神韻》欄目,改變了過去電視節目的“說教式”,以探尋、揭秘為核心,向觀眾展示具體真實的武當文化,讓觀眾更加了解武當文化,感受十堰市濃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故事、話題、人物等更細節化地體現十堰豐富的風土人文,以解讀的方式敘述武當文化五百年的歷史積澱,以獨特的視角,紀錄紀實的手法表現十堰的自然風物。

類似於《武當神韻》這樣的本土文化類節目,用紀錄性鏡頭、原生態對話、朴實無華的解說語言,向十堰百姓深入淺出地揭秘了延綿百年的武當文化,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贏得廣大的認可。尤其是該欄目退出的古今名人與武當、武當高道系列、武當探秘、十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播等,節目播出以后,收視率在我台一直名列前茅。這正是地市級電視台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有效利用人文歷史,打造出來的品牌節目,這是十堰廣播電視台“精致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典范。

(二)利用當地高校資源拓寬文化視野,突破專業化瓶頸

充分利用當地高等教育資源,幫助節目進行專業化的“武裝”,是《武當神韻》欄目獲得認可的一大“秘密武器”。這種聯動機制不僅在於利用當地高校的教師資源和研究成果,更是把節目帶進了高校,推動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和保護。

(三)地方高校對地區文化資源的系列研究與推廣

地方電視台的節目在最近幾年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隨著經濟的改革開放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高校教育變得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各方面技能,學生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之前長期的傳統電視節目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人們更加喜歡充滿個性,人性化、具體化的節目,尤其是現在我們的某些電視節目提倡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結合,將我們的日常生活通過電視屏幕放大,折射出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在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還能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湖北十堰的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就有湖北武當文化研究會、十堰市漢水文化研究基地、十堰市移民文化研究所等多個地方文化研究機構,他們在武當文化、漢水文化、移民文化研究方面有著很高的水平,十堰廣播電視台就充分利用該研究對當地的武當文化資源進行推廣,多次邀請其專家參與《武當神韻》等文化類節目的錄制,不僅擴大了武當文化、漢水文化的影響力,而且提升了該欄目的整體收視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電視台與高校互動雙贏

我們的高校資源十分豐富,我們高校的學生群體也是十分龐大的電視觀眾,利用高校資源設計電視節目不僅能培養高校大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我國,很多節目充分瞄准大學生這一群體,他們擁有較高的知識素養,對本地區的文化也有著深厚的感情。

所以,在與專家教授的合作下,十堰廣播電視台將其制作的《武當神韻》欄目作為教師的研究成果展示,提供給老師和學生。因為有教授在電視創作中的參與,學生聽起來感覺更真實,學習來也更有帶勁兒。在老師的帶動下,更多的學生開始參與到《武當神韻》的節目創作中來,到電視台實習,參與策劃、採訪、攝像、整理素材、撰稿、制作和后期編輯,一方面緩解了地市級台的人力不足,另一方面也鍛煉一一批學生,培養了人才,增添了新鮮血液。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