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5年第9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和高校研究成果
拓寬地市級電視台吸引力【3】

萬 勇  舒永濤

2015年09月02日10:44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五)高校與電視媒體聯動,加強對當地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與保護傳承

現如今,地方高校也加強了對當地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與保護傳承。我們的文化傳承意識變得很薄弱,許多文化遺產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這是在我們的生活水平高快速提高的背景下我們對文化需求的缺失,我們的高校教育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高校教育提倡學生認識到地方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讓我們真正感覺到保護文化遺產的完整性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地方電視台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傳媒工具,它通過和各高校進行採訪互動,幫助高校宣傳我們的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讓自己的節目走進了高校,強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性的同時也讓電視節目更具內涵,真正做到了利用地方高校拓寬電視節目的文化視野,讓當地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與傳承保護課題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在實踐當中,《武當神韻》欄目與鄖陽師專、湖北工業汽車學院及湖北醫藥學院等高校合作,多次推出暑期社會實踐武當文化研究專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推動當地大學生參與到武當文化研究和十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當中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征。它的保護與傳承,是人類認同自我、珍愛自我的價值體現。十堰作為“非遺”的地域性富礦區,截止到目前為止,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7項。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傳承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頗具影響,他們的存在增強了地域文化的厚重感,也為十堰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增添了分量。

然而,在調研論証中我們發現,十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大多年事已高,且傳承人隊伍后繼乏人現象嚴重。很多文化現象、文化樣式、文化品格、文化精神正隨著他們的逝去而輝煌不再、殘缺不全,甚至永遠消失,成為歷史記憶中的空白。本著電視人、文化人應有的責任感,十堰廣播電視台《武當神韻》欄目與十堰市文化體育局擬聯合開展5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十堰記憶----十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播》活動,活動由攝制大型電視紀錄片、發行書籍、光碟等一系列項目構成,全方位展示記錄十堰“非遺”的前世今生及保護現狀,留住正在逝去的寶貴文明,這是一項時間和責任賽跑的緊急行動,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搶救工程。十堰境內的高校專家學者和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有效保護了地方文化遺產。

三、 總結

地方電視台要研究本土歷史文化資源,從本地域的歷史發展與變遷中,了解本土文化精神,挖掘其現代價值。要結合當地文化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歷史的延續,在尋常巷陌間發現文化的淵源,打造區域性特色電視節目。同時,在研究本土文化資源的同時,不能夠忽略高校教師及學生資源的更廣泛運用,打造精品化、專業化的本地文化欄目。《武當神韻》等文化類欄目從欄目定位、內容編排及表現方式選擇方面都融入了本土文化的精髓,與鄖陽師專等高校的合作使得欄目的內容更加深入化、專業化,地域特色鮮明、人文底蘊深厚,拴住了觀眾的心,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武當神韻》等欄目的成功經驗讓我們深刻感到,地方電視台隻有把本土文化元素灌注到節目制作和傳播中,充分調動當地的高等教育資源,創造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個性的電視節目,並通過群眾文化身份歸屬和情感認同來維系穩定的收視群體。在“媒體戰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隻有打造“精致本土化”內容,調動更多高校資源,創造出特色鮮明的電視產品,吸引最大限度的當地受眾,才會實現地方的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 童兵.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最新報告 [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廣播電視台) 

上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