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5年8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2015年中國大學生媒介使用習慣與媒體品牌認知報告【2】

2015年09月09日10:16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大學生媒介影響力認知調查

總體上來看,大學生群體認為媒介的使用對其產生了積極正面的影響。36.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媒介有利於他們放鬆打發時間﹔分別有28.4%和24.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媒介便於與人溝通交流和有助於提高學習﹔相對而言,僅有8.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媒介影響了其正常的學習生活。

調查結果顯示,媒介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大小存在性別差異,對女大學生的影響更顯著。女大學生中,認為媒介有利於放鬆、打發時間的比例高達79.9%,同時也有62.1%和53.0%的女生認為媒介便於與人溝通交流和有助於提高學習,認為媒介影響了其正常學習生活的女生佔比18.8%﹔對於男大學生來說,有71.7%的受訪者認為媒介有利於放鬆打發時間,有56.2%和51.1%的男生選擇了便於與人溝通交流和有助於提高學習,也有16%的男生認為影響了其正常的學習生活。整體來看,無論是積極影響還是消極影響,女大學生受到的媒介影響相較於男性更加顯著。

媒介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大小存在學科差異,文科專業的大學生更傾向於認為媒介會對其產生積極影響。在各個學科中,選擇有利於放鬆打發時間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均超過了70%,反映出娛樂放鬆是媒介對大學生最主要的影響﹔對於便於與人溝通交流這一媒介影響因素,農林專業學生(64.6%)則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更加認同﹔人文學科相較於其他專業的學生,則更傾向於認為媒介有助於提高學習(56.2%)﹔而社會科學的學生相較於其他專業的學生,則更傾向於認為媒介影響了其正常學習生活。

從媒介影響層面來看,大學生成長區域經濟越不發達,其人生觀價值觀越容易受媒介的影響。成長區域不同的大學生的媒介影響存在明顯差異,媒介對鄉鎮的大學生在人際交流方面的影響最大(54.7%)﹔在思維觀點方面,縣城的大學生受到媒介影響最大(68.3%)﹔在知識結構和人生觀價值觀方面,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受到媒介影響最大(50.4%,38.5%)。

媒介對非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在知識結構、思維觀點、人際交流和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影響均高於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媒介影響存在明顯差異,媒介對非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在知識結構、思維觀點、人際交流和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影響均高於獨生子女(50.2%>46.6%,67.8%>66.2%,55.5%>51.2%,37.5>32.5%)。

從媒介影響力大小來看,大學生普遍認為網絡媒介對其影響最大,碩士研究生受網絡媒介影響最大的比例最高。超過八成的大學生認為網絡媒介對其影響最大(84.2%),電視次之,所佔比例為35.8%,根據影響力程度排序,依次是雜志(16.2%)、廣播(9.4%)、報紙(8.9%)、戶外媒體(7.4%),選擇其他選項的佔2.3%。對比不同教育背景大學生的媒介影響力認知,均認為網絡媒介對其影響最大,其中碩士生佔比最高為90.1%,其余依次是本科生84.8%,專科生80.9%,以及博士研究生80.3%。

大學生媒介依賴狀況調查

超半數大學生存在明顯的媒介依賴,女生的媒介依賴程度高於男生。當被問及“如果一天不使用或接觸媒介,是否會出現某些感受”,超過半數的受調查者表現出較強的媒介依賴。29.0%的大學生表示他們會“心神不定,若有所失”,而“擔心落后,趕不上潮流”的大學生樣本佔比為22.6%。整體上,女生在不使用或不接觸媒介時的不適感強於男生。31.3%的女生表示當一天不使用或不接觸媒介時會感到“心神不定,若有所失”,這一比例顯著高於男生(26.0%)。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專業大學生在不使用或不接觸媒介的感受存在顯著差異,理工科專業大學生的媒介依賴程度顯著低於其他專業大學生。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生如果一天不使用或不接觸媒介,認為自己“沒什麼感覺”的比例(50.6%和53.3%),要高於其他專業。

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農林和醫藥專業的大學生選擇“沒什麼感覺”的比例分別為44.6%、44.6%、47.9%、45.5%。人文科學專業的大學生中,31.8%的人認為自己如果一天不使用或不接觸媒介,會感到“心神不定,若有所失”,社會科學的學生中,24.2%的人則表示會感到“擔心落后,趕不上潮流”。

家庭月收入50000元以上的大學生對媒介的依賴程度最高。家庭月收入為50000元以上的受調查大學生當不使用或不接觸媒介時“擔心落后,趕不上潮流”的佔比最高(30.3%),而“沒什麼感覺”的學生佔比最低(39.0%)﹔家庭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受調查大學生“擔心落后,趕不上潮流”的佔比最低(21.9%),“沒什麼感覺”的學生佔比最高(50.0%)。

父親為低學歷、母親為高學歷的大學生電腦依賴程度相對較輕。將父親學歷和母親學歷分別與“是否出現過原本隻打算使用電腦30分鐘、最終卻超過了一個小時”進行交叉分析,均存在顯著差異。父親學歷是小學及以下的大學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比例最低(46.2%),大學本科的比例為最高(51.9%),研究生及以上(51.0%),初中及中專(50.8%),高中及大專(50.0%)。另一方面,母親學歷是高中及大專的大學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比例最高為51.1%,而母親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大學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比例最低(38.9%),從不出現的比例最高(18.5%)。

在手機使用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碩士研究生對手機使用行為及其對學習影響認同最高,博士研究生最低。對比不同教育背景的受訪大學生發現,情境1(一有空閑時間,我就會玩手機)中,碩士研究生均值最高(4.01),而博士研究生均值最低(3.75)。情境2(自習或上課時,瀏覽手機影響了我的學習效率)與情境1趨同,碩士研究生均值最高(3.68),而博士研究生均值最低(3.28)。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越高,對手機引發的心理影響認同越高。大學生對情境3(無法使用手機時,我會感到焦慮不安)的認同程度與其生活費呈正相關,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越高對情境3認同越高(3.39>3.30>3.24>3.11>3.06>3.03)。情境4(無法使用手機時,我會擔心未能及時處理一些重要信息)與情境3趨同,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越高對情境4認同越高(3.59>3.58>3.54>3.44>3.36>3.29)。

手機使用對城市大學生家人關系的影響較大。對於情境5(因為手機,我和家人的關系更加淡漠了),五分量表測評顯示:城市大學生均值為2.35,縣城大學生均值為2.29,鄉鎮大學生均值為2.32,農村大學生均值為2.23。數據表明,各成長區域大學生因使用手機而影響家人關系的情況均在一般符合狀況以下,影響較小,且無論成長區域如何,大學生因手機使用而影響家人關系的程度相當,相比較而言對城市學生的影響較大。

對於情境6(因為手機,我和朋友的關系都淡漠了),五分量表測評顯示:城市大學生均值為2.30,縣城大學生均值為2.27,鄉鎮大學生均值為2.33,農村大學生均值為2.24。數據表明,各成長區域大學生因使用手機而影響朋友關系的情況均在一般符合狀況以下,且無論成長區域如何,大學生因手機使用而影響朋友關系的程度相當,並無顯著差異。

大學生成長區域越趨近於城市,其手機依賴程度越高。通過對比不同成長區域大學生的手機依賴情況,發現成長區域為城市的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最高,均值為25.52﹔縣城和鄉鎮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基本持平,均值分別是25.24和25.22﹔而農村大學生依賴程度最低,均值為24.70。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