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體傳播時代傳播主體的心理特征
由於彈幕傳播是群體傳播的一種典型現象,研究彈幕傳播現象,有助於人們把握群體傳播時代傳播主體的心理特征。基於以上對彈幕現象傳播主體心理特征的分析,我們認為,群體傳播時代,傳播主體有以下幾個傳播特征:
1.自戀主義是推動群體傳播時代來臨的基本心理基礎
“自戀”最初來源於精神分析學,是由弗洛伊德的《論自戀》一書變得廣為人知。簡單地說,自戀指一種自我關注,人人都或多或少的帶有這一傾向。在彈幕傳播中,有些人帶著“讓我的言論在視頻上流芳百世”“語不驚人死不休”“我來告訴大家視頻內容的走勢”這樣的心理情結發布彈幕,表明了人們的自戀情結得到了滿足﹔並且,有研究人員做過統計,“幸福生活、度假遺跡社交活動”是用戶在社交媒體上最常發布的三大內容,這三項主流內容恰好論証了用戶在“隻言片語”中無法克制的自戀情結。由此,我認為,自戀主義是推動群體傳播時代來臨的基本心理基礎。
2.消除孤獨感是推動群體傳播行為的主要動力
有研究表明,以全球化為標志的現代信息社會的個體分化是一種“命運”,而不是一種“選擇”[6]。移動互聯網“小屏”時代,帶來的是傳統價值觀的逐步瓦解,社會制度與結構出現變動,社會個體化程度不斷加劇。各種不穩定的碎片化價值觀在網絡中彌散,很多人因此而難覓知音,內心往往十分孤寂[7]。
群體傳播“隻言片語”的傳播方式,接近於學者薩茨對傳播的理解:“當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交談時,這個談話通常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交談的雙方其實並沒有對對方有什麼期盼。在彈幕傳播中,彈幕的粉絲建立起一套語言系統,在此基礎上進行重復、變形從而形成某種圈子趣味,從而消除內心的孤寂感。由此,消除孤獨感是推動“你一言我一語”群體傳播時代的主要動力。
3.打破傳統規則、凸顯個性化是群體傳播時代傳播主體的主要特點
所謂個體化思維,其特征是強調否定性、去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統性、不確定性、非連續性和多元性,不斷突破既有,摧毀邊界[7]。年輕人是打破傳播規則、強調個性化的社會主體,打破傳統規則、凸顯個體個性也是群體傳播來臨的時代土壤。在群體傳播的現象中,為了顯示與眾不同、突出自我和吸引注意,許多網民刻意去追求標新立異,體驗打破規則、創造新制度、受到眾人矚目和模仿的快感。微博微信中的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冰桶挑戰”式信息的病毒傳播,都可以說明群體傳播時代的來臨,是打破傳播規則、凸顯個性化年輕群體的現實要求。
五、小 結
彈幕是時下最受年輕人喜愛的交流方式之一,探究發布彈幕、觀看彈幕的心理因素,人們可以更好地把握群體傳播時代傳播主體的心理特征。這無疑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當代年輕人的現狀,也可以使人們更清晰的把握當下信息傳播的機制,理解當前的媒介環境。
參考文獻:
[1] 來自維基百科“彈幕視頻網站”詞條.
[2] 隋岩,曹飛.論群體傳播時代的蒞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
[3] 謝梅.大眾傳播游戲理論視角下的彈幕視頻研究[J].新聞界,2014(2).
[4] 廖友國.網絡流行語興盛的心理動因探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
[5] 張承宇.在大銀幕上交流與游戲——觀彈幕版電影《秦時明月之龍騰萬裡》[J].當代電影,2014(10).
[6] 齊格蒙特·鮑曼.范祥濤譯.個體化社會[M].上海:三聯書店,2002.
[7] 張軍.網絡時代個體分化與社會表象整合[J].天津社會科學,2013(5).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