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和政府著眼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戰略部署[1]。在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同時,傳統媒體自身的融合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這種自身的融合發展,前提就是在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才能佔領信息傳播的制高點。
關鍵詞:媒體融合﹔傳統媒體自身融合﹔戰略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可見,媒體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是當下所有信息傳播平台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隻有相互融合,才能與時俱進。而傳統媒體在和新興媒體融合的同時,自身的交融合作是極為重要的。
如今,諸多平面媒體陸續推出了手機報和數字報,同時,一些平面媒體還在醞釀組織大型明星演唱會等社會活動。毫無疑問,眾多平面媒體已經積極的把觸角伸向了更廣泛的經營領域,開展多種外向型社會活動,是對媒體品牌影響力的有益促進,也是在傳統創收模式的基礎上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積極探索。那麼,在多種新傳媒不斷涌現的當代,而始終處於第一傳媒地位的電視,能不能與平面媒體的轉型與拓展做有益的聯動呢?
一、傳統媒體的自身融合是媒介特點的必然
我們目前的城市電視台經營中普遍缺乏自身的宣傳炒作。屢次改版后的各項進步也沒有有效的放大,而我們的缺點與不足仍然不能從觀眾傳統印象中有效消除,甚至我們的一部分員工也對電視的改變,電視的各項活動沒有深刻的體會認識,從而缺乏工作熱情和從業沖動。
城市電視台的一大軟肋是節目的文化品位不高,缺乏深度。也許地方電視台這一媒體在我國與報紙相比本身比較年輕是其中一個原因。特別是近幾年一擁而上的許多青年記者,缺乏專業規范的新聞素養。許多人是一出校門就走上崗位,一走上崗位拿上機器就開拍了。他們只是直觀的捕捉信息,但沒有思考為什麼捕捉這樣的信息,而這樣的信息,核心價值又在哪裡。老記們或許還能從普通的歷史人文題材中,敏銳的關注和挖掘出具有一定深刻而廣泛的文化意義的東西,但眾多的年輕記者,功力根本達不到,或者說毫無功力。一方面,挖掘出的新聞題材,制作出的節目只是簡單呈現卻不能將其內涵更充分的表現,常常有意猶未盡之感﹔另一方面,怕吃苦,腿又懶,但苦於沒有題材,沒有東西可拍而難以交差,大多數人都是從報紙上隨手翻翻,聯系文章作者二次採訪。僅以一天報紙新聞為例:某晚報“80多萬自造沙地越野車”﹔“好心人高原商洛現身”﹔而當日日報“王老太苦惱:我家何時通上自來水”都是極有挖掘價值,能夠吸引收視率的紀錄片素材。果不其然,晚上的電視我們如約看到了當天報紙已報過的消息,但我們即便看到了這樣的電視信息,看到的仍只是簡單的信息重復,並沒有更為深度的探索和報道。這些有價值的素材被電視記者忽略浪費實在是一種遺憾。
二、傳統媒體的自身融合是時代的必然
如今,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來勢如猛虎下山,如果互動優勢並不明顯的傳統媒體,還“跟著感覺走”做議程設置,不大膽革新,不主動出擊,不在乎受眾感知、不換位思考,那一定難逃被淘汰的厄運。
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和報紙,相互融合,強強聯手,才能共同面對挑戰而立於不敗之地。既然報紙的新聞素材並未充分利用,電視節目市場又片源不濟,能不能優勢互補開辟一種雙方有利的合作模式呢?如果能通過與平面媒體的聯動,獲取信息片源,逐步涉足平面媒體領域,就能為電視發展創出新的宣傳陣地,開發新的經營契機。這種互動,不只是我們簡單理解的諸多電視台一時興起的“電視讀報”那麼簡單。在新聞宣傳方面實現電視與報紙的互動,對營造宣傳聲勢,提高宣傳效果,提升報社的輿論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電視與報紙的互動主要體現在統一策劃、資源共享上,是一種雙向交流方式,即報紙可為電視提供文字素材,其照片可作為圖片新聞﹔相反,電視也可以為報紙提供文字,由於數字化,還可為報紙提供高清晰度的照片。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