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8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對電視片解說詞的作用及解說方法的思考【3】

黨毅峰

2015年09月09日14:5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再例如:軍人題材的電視片《憂樂協奏曲》中“讓”運用的也很到位,既加大片子的包容量,又極大提高了感染力。其中有這樣一組畫面:傍晚,一對青年男女在公園小路上相依漫步,談笑浪漫。湖水明淨,垂柳輕舞。解說詞就一句話:“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權利。”同樣,這裡“這樣的”三個字就要給鏡頭來表現,給人一種思考,試想如果直接播讀解說詞,沒有顧及其他表現要素,觀眾會感覺摸不著頭腦。

還有后面一個段落也是這種情況。畫面是廚房裡男主人在忙碌的做飯,客廳裡妻子在陪孩子玩游戲。這裡的解說詞同樣隻有一句話:“在相同的時間裡,所有的家庭都是這樣的。”這裡的解說同上面一樣,要讓“這樣的”的所指全部由畫面來表現,就能把觀眾的視覺引向畫面,這種有意識的引導和技術處理,會引發觀眾的思考:有男主人在家裡,妻子會閑適一些﹔但當丈夫回到軍營或上了前線,女主人必然會承受加倍的辛苦。處理這樣的解說詞,我們把握的應該是全片的整體思想,不能隻考慮段落或局部,使全片主題游離分散。

當然,解說也並不是以“讓”為主。要分析解說詞的不同作用,具體處理。在一部電視片裡,有大段的跨年代的情節敘述,那應是以旁白為主的,沒有其他因素與旁白相爭。旁白一定要緊緊咬住前面的情節。在這裡,所有的情節敘述和角色情緒的延伸(角色隻有動作、表情,而無台詞),都由解說員以旁白的形式角色表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旁白的任務是重的,它在創造過程中的艱難也不比角色的創造過程省力[3]。在一部片子中,各個要素間都是要相互依存的。作為視聽藝術,解說詞盡管非常重要,但很多時候有聲語言的表現會受到很大的局限,這個時候,解說就要讓,讓畫面和音響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表現,就會大大增強了電視片的現場感、感染力。當然,在畫面等其他要素表現缺乏的時候,解說要充分發揮它補充畫面、解釋畫面的優勢。有句話說的好:“多種表現力並存,表現力相讓,各自都能發揮最好的作用,否則,都很難發揮各自優勢,效果往往很差。”

三、小 結

以上用實例說明了電視片解說的處理方法。播音員都各有自己的播音特色。盡管風格多樣,但在創作上還是有共同規律可遵循的。要想解說成功,一定要領會編導的意圖,熟悉素材,總體上把握片子的格調和結構。總體的把握要比過細地雕琢重要得多。要求解說者能駕馭整部片子,引導觀眾。觀眾可能沒有明顯地意識到解說員的存在,但它使觀眾在不知不覺中,通過解說能有所思,有所獲,有所回味[4]。

參考文獻:

[1] 周宗斌.縣級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隊伍的建設與管理[J].視聽縱橫,2010(4).

[2] 楊芳芳.論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主持人意識[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

[3] 方明.活動創意——從理解到表達[EB/OL].新活動網, 2010-08-30.

[4] 林如.電視片解說芻議[J].現代傳播,1989(1). 

上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