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價值網絡將重新定義視頻媒體的發展內涵
視頻媒體的互聯網化正在成為趨勢(某種程度上看,一切可以在生產和傳播整個流程採用數字設備的媒體,不論是區域性的還是全國性的,都無可避免地正在互聯網化),它能夠在更深層面與連接能力、大數據、數字分析相結合。我們認為,視頻媒體的互聯網化可以從構成要素、核心技術和產業應用三個層面去認識它的內涵。
第一,視頻媒體互聯網化是渠道和平台、數據和人的融合。從構成要素角度看,渠道和平台、數據和人共同構成視頻媒體互聯網化生態系統,構建基於“雲—管—端”的新型復雜體系架構。視頻消費者的相關數據在體系架構內源源不斷地產生和流動,通過採集、傳輸和分析處理,為視頻產品的生產和應用提供信息依據。人既包括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領導者和遠程協同的研究人員等,更包括視頻產品的消費者、廣告主,人員彼此間建立網絡連接,在數據分析指導下按照視頻產品的生產進行動態交互,完成設計、操作、生產、銷售以及高質量的服務。
第二,視頻媒體互聯網化是實現數據價值的技術集成。從核心技術角度看,貫穿視頻媒體互聯網化過程始終的是大數據,從消費者原始的雜亂無章到最有價值的決策信息,需要經歷產生、收集、傳輸、分析、整合、管理、決策等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集成應用各類傳播技術和各類軟硬件,完成遠近距離通信、數據挖掘、分布式處理、智能算法、系統集成、平台應用等連續性任務。簡而言之,互聯網技術是視頻媒體實現數據價值的重要工具。
第三,視頻媒體互聯網化是基於互聯網的巨型復雜生態系統。從文化產業應用角度看,當前的視頻行業仍然處於比較粗放的階段,實際上,除了智力創意之外,視頻生產的諸多環節正在越來越標准化、程序化,這些環節的互聯網化可以為視頻企業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感知、移動的應用、雲端的資源和大數據分析,實現重要的資源和要素的信息交互和數據集成,釋放數據價值。如此,能夠有效驅動視頻企業在創意研發、劇目模式開發、組織管理、劇目生產經營、市場營銷等方面開展全向度創新,實現大視頻產業間的融合與產業生態的協同發展。這個生態系統將為視頻企業的智能化逐步構建先進的組織形態,為視頻的社會化大協作生產搭建深度互聯的信息網絡。
視頻媒體互聯網化可以盡可能搭建起視頻企業與顧客、利益相關者無縫對接的平台,拉近內容生產端和服務平台端的距離,為視頻企業基於顧客需求設計生產、無縫隙傳遞服務提供支撐。如此,傳統視頻行業的以生產者、產品和技術為中心的制作模式將加速向社會化和顧客深度參與轉變,越來越多的視頻企業將探索“與消費者交互、讓消費者吐槽、最終由顧客定義”的應用新模式,大大提升內容生產的價值創造空間。
視頻媒體互聯網化不僅可以為不同企業搭建信息共享與集成平台,使其能夠在更大范圍內迅速發現和動態調整合作對象,整合企業間優勢資源,在產業鏈不同環節實現企業的單個生產向協同創新方向轉變,而且,通過互聯網開放平台可以吸納以視頻生產為核心的研發、創客、關聯組織等多種資源,建立從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到產業化應用的創新鏈條,突破創新中的孤島局限,實現創新主體、創新各環節有機互動,推動形成具有先進內容生產能力的創新集群、雲平台媒體生態圈。
當前,智能手機、移動Pad、智能電視、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層出不窮,通過動態存儲、感知和通信實現可追溯、可識別、可定位,這些智能化數據、信息可以廣泛應用於視頻消費及經濟社會相關行業領域。因此,這些智能終端在應用中實際變成了廣義互聯網的網絡終端,推動廣義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及相關領域的不斷結合,通過追溯、識別、定位和數據分析不斷發掘增值服務的環節和機會,可以大力創造新業態、新市場。視頻正在成為某個產品或服務項目中的構成要素或紐帶而不再是單獨收看的節目,乃至重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模式。
在這樣的互聯網環境下,視頻行業很難一直成為獨立的領域,視頻生產將更多地與經濟社會其他領域實現融合。這就要求我們把視頻媒體的發展轉向對於成長的認識,而不是對於競爭的認識。
視頻企業今天做發展戰略,要有一個全新邏輯,就是基於顧客(消費者和廣告主)的立場,而不是基於傳統的立場,做顧客最需要的價值最大化,而不是自己的產品價值最大化。視頻媒體必須站在連接所有人這個很明確的角度來解決根本性的要求,幫助顧客價值得到很好的釋放。在視頻行業價值網絡的構建過程中,需要面對利潤轉移、中間商再生、商業平台的開放成長,需要從合作競爭轉向聚合成長。不論是新的互聯網電視如樂視、小米、微鯨電視、蘇寧的PPLIVE家庭電視端,還是內容生產供應商如燦星制作、芒果TV、中廣天擇,抑或超本地性或區域性媒體,都需要廓清對於自身所處市場環境的認識,在價值網絡中,絕對不是你跟誰競爭,而是你跟誰互動和連接,最終能夠更好更快地接近和到達顧客。
(熊忠輝:新聞學博士,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亞洲影視與傳媒研究中心研究員)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