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4年·第1期

同城报纸同质化竞争“短板效应”【3】

——从《辽西商报》转型周刊说起

孟嘉多

2014年01月23日15:08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 定位偏离致使同城媒体同质化竞争

“商”字没做出来,导致辽西商报在辽西其他四市发行长期停滞不前,逐渐对“大本营”锦州更加依赖,而此时锦州的日报与晚报已经各自占领了定位明确的市场。

一座城市无论大小是可以容纳三张报纸的,但关键是三张报纸的定位要各自不同。例如《深圳特区报》、《晶报》和《深圳商报》定位是完全区分开来的。《深圳特区报》是综合性大报,《晶报》以民生新闻为主,《深圳商报》则定位为“经济视野,文化追求”。这更符合深圳经济的特性,并强调文化特色,这样读者群和广告商家就有了差异。

又如《山西商报》,定位为“商海风向标”,挖掘晋商精神,力图指导消费者消费和投资,指导企业生产和销售,为行业和相关部门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这样的差异化定位使得它必须细分市场,聚焦目标读者。因此,与综合类都市报相比,区域性财经报必须扬长避短,放弃单纯追逐时效,放眼财经新闻事件背景下不同角度的解读。

但遗憾的是,辽西商报并没有从其他四座城市受阻中意识到差异化的重要性,反而明确提出同质化是“刺激各报竞争,提高报纸质量”的好办法,打起了同质化牌。

锦州是辽西商报的大本营,锦州某些部门请日报、晚报记者参加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会议,也希望《辽西商报》的大新闻不能漏报。而各个部门的工作希望宣传达到最大化效果,也乐于叫尽量多的记者,于是同样的新闻,在《锦州晚报》上能见到的,在《辽西商报》同样也能见到。一段时间内,各家报纸内容相同,标题差不多,有时候干脆就采用通稿。如此一来,非但没有刺激竞争,提高报纸质量,反而造就了一座城市相似的报纸面孔,而抢新闻也成了同质化的催化剂。然而这仍旧没有引起媒体人对报纸定位偏离“商”字的警觉。由于内容同质化,同城报纸的广告业务竞争逐渐演变成了同室操戈。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