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4年·第1期

同城报纸同质化竞争“短板效应”【4】

——从《辽西商报》转型周刊说起

孟嘉多

2014年01月23日15:08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 广告业务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按照《辽西商报》最初的定位,其广告客户目标人群是辽西五市市场广告主,但为了完成任务,广告人员并不局限于这个范围,开始与晚报、日报竞争客户。

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锦州报业日、晚、商三报的广告部独立经营。对于锦州这样人口只有百万的三线城市来说,广告客户有限。业务员为了完成任务,开始互相抢对方的广告客户,还尽量压低广告价格,结果就造成了广告恶性竞争,在本来就不大的城市里打起了价格战。

由于内容同质化长期得不到纠正,《辽西商报》版面上绝大多数都是锦州当地的新闻,其他四座城市的新闻点缀其中,还跟“商”字关系不大。尽管跑发行的搞关系做公关磨破了嘴皮子,这样的报纸仍然难以吸引其他四座城市的目标读者群和广告主。而对于各城市的机关单位来说,报刊订阅经费逐年削减,这样一张定位模糊、与本城市关系不大的区域性报纸更不具备吸引力。

定位偏离直接影响到发行的举步维艰,五市发行力量严重减弱,差的时候每个城市发行不到一千份。越是这样,辽西商报就越采取收缩战略,把重点转移到锦州本土,于是就陷入了马太效应的怪圈,在锦州当地,广告抢夺大战愈演愈烈。

原本是想开拓新领域赚其他城市广告商的钱,不料却演变成了在自己家里抢食吃。这种恶性竞争造成内耗严重,影响了当地广告市场。尽管近几年来物价上涨幅度较大,锦州报业的广告价格十多年始终难以上涨,而印刷、出版、人员开支的费用都在涨价,威胁了锦州报业的生存。

后来锦州报业集团纠正了广告恶性竞争问题,同时撤掉了日报、晚报、商报的独立广告部,成立了大广告中心。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给哪个报纸做广告,都一视同仁,完全按照客户的市场需求决定,避免了恶性竞争。

尽管如此,辽西商报定位已经与“商”字偏离太远,而市场选择的无形之手也显现出了威力。短短几年,辽西商报的广告量一路下滑,到最后,一张报纸全年的广告总量无法达到100万元。发行量也出现了惊人的萎缩,在五座城市发行量不到2万份,并且绝大部分集中在锦州市内。可以说,是定位失误让报纸错失市场良机。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